脏腑经络间,有机联整体,
脏腑组织间,通经又通络。
经络运血气,其干线叫经,
全身联络网,经与络交错。
正经十二条,左右相对称,
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
总称十四经,临床应用通。
一、经络路线生理病理
经络行气血,营养阴阳理,
濡筋骨关节,勾通达表里。
咳痰胸闷痛,出现肺病证,
肺大肠表里,有时痛泻生,
便秘大肠证,咳痰反加重。
循沿经络路,反映体表来,
肝病见协痛,肾病腰痛在。
是否有传变,邪正气盛衰,
治疗要得当,细心去化裁。
(一)经络循行与主治
十四经脉路,相继有循行,
手太阴肺经,手阳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心经,手太小肠经。
足太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心包经,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手三阴经循,手三阳经行,
足三阴经传,足三阳经变。
(二)十二经脉体表循行与主治
手三阴经行,手三阴经起,
上肢行手部,手三阳经接,
胸部的病证,取手三阴经。
穴位来治疗,循行要掌握。
手太阴肺经,此经属于肺,
而络于大肠,体表始锁骨,
外侧中府穴,上肢桡侧行。
止拇指枝侧,端的少商穴,
则与手阳明,大肠经连接,
治肺胸咽喉,等部位病证。
热病则自汗,盗汗则消渴,
本经部病证,一一记分明。
手厥阴心包,棣属于心包,
而络于三焦,体表始乳头,
外侧天池穴,上肢屈中下,
止中指尖端,的位中冲穴,
则与手少阳,三焦经连接。
治心胃胸病,神经衰弱证,
大脑育不全,哮喘与疟疾,
本经部病证,时刻记分明。
手少阴心经,而棣属于心,
而络于小肠,体表循行始,
腋窝极泉穴,沿上肢屈面,
由尺侧下行,止小指桡侧,
的位少冲穴,则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此经记分明。
治心胸疾病,多见神志病,
大脑育不全,神经衰弱证,
遇中风失语,本经脑病证。
手三阳经证,手三阳经从,
手部起始经,上肢行头部,
足三阳经接,一般头颈部。
面部眼耳鼻,咽喉的病证,
以及发热病,取手三阳经,
穴位来治病,注意循行路。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
则位络于肺,体表始食指,
桡侧商阳穴,上肢桡侧行,
顺次经肩峰,则到颈颊部。
人中穴交头,止于对侧鼻,
翼旁迎香穴,足阳明胃经,
治前头面口,齿眼耳鼻咽,
等部位病证,胸腹部病证。
曲池胸膜炎,发热病风疹,
高血压病证,本经部病证。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
则络于心包,体表无名指,
尺侧关冲穴,上肢伸正中,
上行至过肩,循颈外侧处。
则经过身后,过颞止眉梢,
外侧竹空穴,足少阳胆经。
治侧头耳眼,喉部的病证,
见胸胁病证,发热病风疹,
也多见便秘,本经部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
则与络于心,体表始小指,
尺侧少泽穴,上肢伸侧面,
的尺侧上行,循经过肩胛。
经颈侧至颊,耳前听宫穴,
足太阳膀胱,经路则连接。
治肩胛颈头,眼耳喉病证,
多见神志病,发热病腰痛,
本经部病证,经线部位证。
足三阳经证,足三阳经病,
从头部起始,经躯干下肢,
循行到足部,足三阴经接,
头面部病证,发热神志病,
取足三阳经,穴位来治病。
足阳明胃经,而则棣于胃,
属胃络于脾,体表始眼眶,
下行至承泣,颧部达口周,
循下颌骨体,至下颌角前。
则分为两支,一支耳前上,
额部头维止,一支颈外下。
锁骨上窝始,至胸腹前面,
前缘走下肢,外侧厉兑穴,
治前头面口,病及齿咽喉。
白细胞减少,贫血虚弱求,
足少阳胆经,沿经络于肝。
侧下胸胁腹,下肢的外缘,
止于第四趾,外足窍阴转,
足厥阴肝经,治侧头眼耳,
胸胁部病证,见肝胆疾病。
脚气与便秘,麦尼综合征,
足太阳膀胱,始属膀胱内,
下行走颈后,脊柱两侧循,
足外侧小趾,外侧至阴穴。
足少阴肾经,治眼头顶后,
本经背俞穴,相关脏腑处,
发热神志病,胎位异常误。
足太阴脾经,始棣属于脾,
上行小腿内,胫骨的后缘,
上行大腿内,行止于腹部,
胸部前外侧,止腋下大肋,
治胃肠病证,泌尿生殖类。
水肿出血证,贫血与失睡,
足厥阴肝经,始棣属于肝。
足小腿内攀,经大腿内中,
绕行外阴环,经小腹腹侧。
止乳下六肋,间处期门完,
手太阴肺经,治高血压症。
足少阴肾经,则棣属于肾,
内踝下后上,下肢内后上,
腹胸前正中,止锁骨内侧,
心包经连接,治泌尿生殖,
内分泌疾患,如神经衰弱。
(三)任脉、督脉循行与主治
任脉体表行,胸腹前正中,
治泌生系病,胃肠病与肺,
与咽喉病证,神志病体弱。
督脉体表行,始于尾骨尖,
下方长强穴,上背正中行。
循头顶正中,过前头额部,
督全身阳经,为“阳经之海”,
治头面咽喉,心肺胃肠病。
泌尿生殖系,发热神志病,
大脑育不全,白细胞少病,
与神经衰弱,身体虚弱症。
二、十四经穴主治规律
经络所过处,该经治范围,
有少数穴位,人中与百会。
素 与风府,能治全身累,
能治局部证,躯干的穴位,
如腰中关元,气海与大椎,
命门与肾俞,等各种穴位,
能治全身病,其效真可佩。
手足三阳经,手脚上穴位,
头面五官病,神志发热类,
前臂小腿穴,治脏腑疾病,
胸腹腰背处,等部位病症。
而手三阳经,多治肩背颈,
上臂小腿穴,治局部病证。
手足三阴经,布手脚穴位,
主治神志病,治咽喉胸肺。
但足三阴经,其部分穴位,
治泌尿生殖,肝脾肾病类,
前臂小腿穴,均治五脏病。
手三阴经穴,心肺心包病,
足三阴经穴,治肝脾肾病,
上臂大腿穴,治局部病证,
本脏腑经穴,还治表里经。
三、经络临床应用
(一)经络在诊断上的应用
经络通路上,经气有聚集,
俞募原穴等,压痛呈经气,
或有异常感,结条状触及。
如肺有病变,肺俞中府痛,
胃病在胃俞,脾俞有压痛。
阑尾炎病时,阑尾穴压痛,
胆囊炎病时,胆囊点压痛,
依经络行布,以帮助诊断。
足少阴胆经,体表行路线,
口苦胁痛证,耳聋又目眩,
对头痛一证,痛位仔细辨。
痛在前额者,阳明经有关,
痛在侧旁者,少阳经有关,
痛在枕项者,太阳经有关,
痛在头顶者,厥阴督脉参。
(二)经络在药物上的应用
中药择经络,对脏腑归经,
临床作指导,专项治头痛。
本太阳经,太阳经头痛,
白芷厥阳经,治厥阳头痛,
柴胡少阳经,少阳经头痛,
还有引经药,引药入本经。
(三)经络在针灸上的应用
1.局部或邻近取穴
近部位穴位,可治局部病,
眼病眼眶穴,耳区治耳病,
眼病取风池,鼻病取印堂,
膝痛阳陵泉,邻近取穴常。
局部无穴位,“阿是穴”抵挡。
2.远隔取穴
依经络循行,经线取穴常,
如前头痛选,合谷手厥阴,
如耳病少阳,中渚手少阳,
或用阳陵泉,属于足少阳。
如有腰背痛,足太阳委中,
泌尿生殖病,三阴交常用,
照经络所属,脏腑系取穴。
某脏腑有病,取本脏腑穴,
肺病咳喘血,肺经取列缺,
太渊与孔最,鱼际与尺泽。
胃脘有痛呃,胃足三里穴,
内庭上巨虚,与梁门诸穴。
肝病胁黄疸,肝经太冲穴,
中封与期门,合章门诸穴,
用表里两经,属穴位治疗。
如咳嗽咯血,手厥阳最要,
孔最配合谷,效果必定好。
腹痛又腹泻,三里足厥阳。
配脾经公孙,疗效不寻常,
肝开窍于目,要把眼病除。
取肝经太冲,配胱经肝俞,
肾开窍于耳,耳病要记住。
取肾经太溪,配胱经肝俞,
脾主肌肉里,肌肉萎缩怵,
选脾经太白,配胱经脾俞。
而肺主皮毛,阴虚盗汗出,
取肺经鱼际,配胱经肺俞。
五官与五体,皮肌筋脉骨,
等部位病证,选五脏穴俞,
配属经脉穴,疗效不胜述。
3.特定取穴
此种取穴法,穴位特功大,
新病活动期,俞穴常用它,
腑病久不愈,募穴常用它,
俞募穴相配,调整脏腑夸。
十二经原穴,四肢原气功,
效果堪称奇,治疗脏腑病。
急证刺郄穴,位于筋骨隙,
络穴有联络,表里两经气。
一络治两经,用法要得体,
人会取穴法,穴位是要点,
脏会于章门,腑会于中脘,
气会于膻中,筋会阳陵泉。
血会于膈俞,脉会与太渊,
骨会于大杼,髓会悬钟边,
人会取穴法,治疗慢性病。
章门治脏病,肝脾病为重,
中脘治腑病,胃与大肠病,
膻中治呼吸,哮喘胸胀痛,
阳陵泉独特,拘挛与瘫痪。
吐血衄血参,崩漏与尿血,
大杼治周身,悬钟治下肢。
太渊治无脉,及心肺疾患,
常以俞募配,治疗慢性病,
或与原络配,疗效也丰盛。
4.经验取穴
临床经验取,古今相传授,
如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
膏肓与大椎,命门与脾俞。
足三里关元,肾俞与合谷,
特对慢性病,体质虚弱除,
是有强壮功,切记在心头。
风门治寒热,风市治下肢,
风湿与风疹,两样都可治,
丰隆治痰证,效果也不俗,
合谷同复溜,肺俞同鱼际,
双治自盗汗,临床有新意。
以上选穴法,用穴不宜多,
一般二三穴,局部邻近素,
远隔取穴配,常用针一侧,
双侧同取穴,左右各掌握。
失眠右内关,神门取在左,
同穴莫久用,经常换用着,
可免穴位疲,疗效影响多。
四、经络现代研究
(一)穴位表面解剖学研究
穴位与神经,穴位与血管,
十二经脉穴,大伴布神经。
半数神经过,穴位神经丰,
没有见到有,特殊感受器。
穴位皮神经,关系很密切,
艾灸梅花针,刺激皮肤穴,
即可生疗效,经络四肢行。
肺经肌皮神,心经尺神经,
同前臂内侧,皮神经走向,
心包经走向,正中神经同。
膀胱经穴位,坐骨神经走,
肺经大肠经,络于穴列缺,
正肌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脾经与胃经,络于穴公孙,
正腓浅神经,隐神经吻合,
穴位布血管,关系亦密切。
穴位血管干,只占极少数。
穴位旁血管,却占半数上,
动物实验证,针刺穴位中,
可能神经冲,血管臂神经,
传向中枢区,尽作探索思。
(二)穴位人体系统研究
1.消化系
消化系方面,针刺天突穴,
膻中于合谷,食道蠕动增,
管腔能扩大,痉挛可解除,
食道痉挛除,吞咽困难解。
针刺足三里,胃俞于中脘,
胃于小肠变,松弛胃收缩,
可使痉挛解,针刺足三里。
天枢于支沟,直肠蠕动变,
便秘可通便,腹泻又可止。
针刺足三里,风池于大杼。
影响胃分泌,针刺阳陵泉,
胆囊可收缩,促进胆汁排。
2.循环系
循环系方面,针刺人迎穴,
曲池于大冲,高血压下降。
针刺人中穴,足三里百会,
休克血压升,针灸内关穴。
郄门于心俞,心收缩力变,
心缩频率变,针刺足三里,
血管则扩张,血管透性降,
灸十七椎下,血管通透升。
3.呼吸系
呼吸系方面,针刺天突穴,
肺俞于定喘,支气管痉缓,
支气哮喘治,此法须掌握。
4.血液系
血液系方面,针灸足三里,
曲池于大椎,白细胞可增。
吞噬功用强,针灸足三里,
膏肓于四缝,红细胞可增,
血红蛋白加,检验观察细。
5.泌尿生殖系
泌生系方面,针刺肾俞穴,
复溜与照海,肾脏利尿影。
针灸关元穴,肾俞膀胱穴,
改变膀胱功,可治尿潴留。
或者尿失禁,针刺三阴交,
能起子宫缩,故可能催产。
6.内分泌系
内分泌方面,针刺合谷穴,
曲池于天突,促进或抑制。
甲状腺活动,单纯甲状肿,
甲状亢进症,针刺足三里,
肝俞于胆俞,促进垂体活,
肾上腺系功,肾上皮质生。
糖皮质素增,针刺少泽穴,
合谷灸膻中,可催乳腺功,
垂体前叶泌,生乳激素功。
7.神经系
神经系方面,针刺足三里,
合谷于少海,交感神经变,
针刺脾俞穴,交感肾上腺。
活动性降低,针刺多穴位,
针刺各穴位,能治神经症。
(三)经络实质研究
1.认为经络是神经
认为经络路,实质是神经,
穴位解剖学,研究则表明,
穴位所分布,四肢经络行,
神经分布近,穴位于神经,
作用分不开,穴位受刺激,
传入与传出,神经参与定,
包躯体神经,血管臂神经。
神经中枢密,实验则证明。
经络现象显,切断或麻醉,
阻断神经路,消失或减弱。
针刺足三里,小肠蠕动强,
坐骨神经断,下肢后麻痹,
反应则消失,说明神经断。
刺激传入多,腰骶髓全坏,
再刺足三里,反应亦消失。
进行腰麻下,再刺足三里,
不起酸麻胀,腰麻后恢复。
封闭星状书,针刺面部穴,
感应亦消失,皮质层麻痹。
针刺大椎穴,退热温下降,
交感付交感,进行两封闭,
退热效不现,临床多观察,
可能是神经,研究还要做。
2.认为经络是神经体液
认为经络路,神经体液调,
除神经经络,体液调节参。
急性阑尾炎,针刺使血液。
氢皮质素增,针灸能促进。
垂体前叶素,分泌卵泡素,
黄体生成素,影响排卵功。
3.认为经络是机体生物电
认为经络路,机体生物电,
许多“良导点”,或者良导路。
穴位经络似,经络客观在,
研究如不深,看法不一致,
上述材料见,经络是物质。
经络于神经,关系较密切,
经络在体内,调节在全身。
内分泌活动,经络包血管,
经络包神经,内泌包血管,
神经传功规,至今未清楚,
神经理论观,未解经络说。
经络学说在,中医基本理,
解开经络密,还须下功夫。
人体各系部,互相联系网,
经络敏感点,穴位刺激冲,
通过经络线,达到治疗目。
经络物质基,有待解难题,
看到未阐明,使用难辨证,
应用科学法,深入去研究。
经络实质本,一定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