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作八卦,观察天地时,
取法物与身,阴阳为之始。
伏羲及文王,周公与孔子,
集体作易经,万氏赖以治。
神农尝百草,辨别毒性质,
伟大实践家,黄帝亲问之。
内经明天人,阴阳五行释,
发明针灸理,天官周医师。
食疾疡兽科,医病更加细,
医缓与医和,论病及证理。
扁鹊著难经,后人更为继,
淳于论证籍,仓公列传记。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则,千年犹遵循。
华佗擅外科,竟遭焚诛恨。
扁鹊华元化,千古美名存,
叔和脉经著,较早经脉书。
皇甫编甲乙,针灸专科著,
葛洪肘后方,急救手头奋。
雷公炮中药,发明殊多类,
弘景新药集,神农本草注,
诸病源候论,棠元方心述。
药王孙思邈,学识渊博精,
著有两千金,贡献卓越宏。
颂布为医典,唐本草新订,
王涛集医华,外台秘要述。
王怀隐氏编,太平圣惠书,
北宋王惟一,针灸铜人铸。
自明有专长,妇人良方编,
张元素新方,珍珠囊书传。
降火益水奇,河北刘河间,
尤长重脾胃,河南李东垣。
河北张子和,攻破是所擅,
浙江朱丹溪,补阴为其专。
金元四大家,取长而补短,
明代朱棣等,救荒本草编,
固定王声高,普济方留传。
李时珍伟大,著有脉学经,
本草纲目著,集药学大成。
古代百科书,世界负盛名。
张景岳全书,述类经图翼。
吴文可温疫,温疫病新意,
述命门养火,赵养癸医贯。
医宗金鉴书,吴谦等所编,
阐明疾病理,医学有发展。
尤在泾全书,总前人经验,
徐忠可所著,金匮要略注。
徐灵胎编书,黄坤载多书,
叶天士勤慎,温病有建树。
方剂而得法,赵学敏著书,
本草纲目遗,吴菊通撰书。
温病条辨通,清任验尸身,
著医林改正,脏腑形态新。
人体有修正,唐宗海新撰,
中西汇通医,中西两并存。
丁福堂新译,日本医书传,
包识生新著,医宗例伤寒。
王和安著书,解剖生理学,
参考有价值,谢利垣新著。
医学辞典书,医用工具书,
陈存仁博学,药学辞典编。
一本好参考,承淡安有识,
编出针灸学,针治病人多。
刘泗桥译书,译出皇汉医,
与中医不同,也有相同理。
整体观辨证,新中国成立,
中医大发展,医疗机构齐。
研究机构多,设立保健纲。
成果层出艳,特大力提倡,
中西医结合,互相多学习,
取长能补短,保证人民需。
名医家辈出,医著也众多,
内容极丰富,中外共切磋,
对民贡献大,成果更丰硕。
易经述阴阳,中医关系密,
内经为基础,论述观整体,
表里密切联,寒热虚实区,
五脏与六腑,局部与整体。
阴阳与五行,预防与养生,
脏腑与经络,四诊须分明,
人与天地应,阴阳与五行。
辨证与施治,望闻问切用,
古人认世界,朴素哲学观。
阴阳见易经,五行见洪范,
木火土金水,比类脏腑现,
阴阳既统一,阴阳又对立,
顺从阴阳者,外邪不易袭。
防病重于治,内外同一理,
内经论脏象,藏输有规律,
资生又制约,相互为表里。
三阴三阳经,网络系整体,
脏腑与经络,贯穿诊治理,
外因有六淫,内因七情具。
张仲景六经,太阳经病证,
少阳经病证,阳明经病证,
太阴经病证,少阴经病证,
厥阴经病证,阴阳为总纲。
以八纲辨证,热性表病证,
慢性里病证,慢性寒病证,
热性热病证,后期虚病证,
急热实病证,活动阴病证,
阴虚病证萎,急性阳病证。
阳虚病证燥,以脏腑辨证,
衰弱肝病证,肝气郁结证,
肝阳上亢证,肝火上火证。
肝风内动痉,热极生风证,
寒滞肝脉冷,肝胆湿热证。
三焦小肠虚,心病慌乱证,
心阳虚证慌,心阻塞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