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想象得到,校长此时心情如何。学校里有这么多突出的人和事,教区领导的首次参观竟然是对细枝末节的批评。这不仅让人觉得委屈,而且使人没有任何劲头邀请他再来参观了。不仅如此,这甚至抑制了校长的热情。他的工作仍然卓有成效,但干劲却不比从前。他的成绩不再像过去那样影响整个校区了。
教育厅长当时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他可以忽略那个挡住屏幕的手指,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两位管理者的关系就可能有所发展。但是,他却抓住无关紧要的小事大做文章,使自己和校长的关系遭到永久性的破坏。
作为教师,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得到什么教训?我们常常看不见自己的错误。尽管我们认为,遭到别人的批评,我们会更加努力;但是,某些时候,得到的批评如果过于频繁,我们反而可能彻底放弃。我们的学生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说"不"说得太多,他们就会充耳不闻。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希望某位学生写出有激情有特点的东西,我们或许就得容忍不时出现的标点错误,这样他们才会乐意在写作中不断尝试,不断进取。如果我们总是挑孩子写作中的小毛病,他们最终就只会使用一些自己会写的简单词语,写很短的句子,以避免被批改的满篇红字。对于那些最有天赋的学生,情况更是这样。
(三)小心对待佼佼者
佼佼者都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们期望在自己所做的每件事上都取得成功,而且特别努力地争取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如此出色,这是一个原因。
当佼佼者的缺点被别人指出来,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他们习惯于对自己期望很高,痛恨让别人失望。佼佼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此投入,任何批评,无论多么微不足道,也是对他们本人的公开侮辱。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对他们工作的评价只是指出那些细枝末节的失误,他们下一次或许就会少冒一点风险。
如果你请佼佼者评价他们自己的表现,他们的苛刻程度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我记得旁听过一堂非常精彩的课--那是课堂的神奇时刻。在观后会上,讨论一开始,我首先问那位教师她觉得这堂课怎么样。她竟然在几分钟里把一堂极好的课批得体无完肤!我终于忍不住打断她,请她说说我注意到的那些积极的东西。我的赞美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她一直欢迎我听她的课。但她从没有停止挑剔自己,这是让她与众不同的因素之一。
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有同样的反应。无论我们给他们多大的压力,都比不上他们给自己施加的压力。他们一心要做到最好,他们不想听到第一稿"还不错"这样的评语,哪怕这比其他学生的第三稿还要好很多。另一方面,他们不愿遭到忽视。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给予这些学生所需要的关注,让他们自主地发展。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像是一位大厨,能够在外行看起来一片混乱的厨房中保持各项操作顺利进展。优秀的教师具备一种能力,可以在忽略微小错误,对不当行为做出及时反应的同时很好地避免事态严重化。优秀的教师能够关注学生,肯定并赞美他们的成就。这是一种迅速而微妙的平衡动作,优秀的教师都掌握这种技巧的关键所在。
甘当"烦恼树",为学生分忧解难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农场主,雇了一个水管工来安装农舍的水管。水管工的运气很糟,头一天,先是因为车子的轮胎爆裂,耽误了一个小时。再就是电钻坏了。最后呢,开来的那辆载重一吨的老爷车趴了窝。他收工后,雇主开车把他送回家去。到了家门前,水管工邀请雇主进去坐坐。在门口,满脸晦气的水管工没有马上进去,沉默了一阵子,再伸出双手,抚摸门旁一棵小树的枝桠。待到门打开,水管工笑逐颜开,和两个孩子紧紧拥抱,再给迎上来的妻子一个响亮的吻。在家里,水管工喜气洋洋地招待这位新朋友。雇主离开时,水管工陪他向车子走去。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刚才你在门口的动作,有什么用意吗?"水管工爽快地回答:"有,这是我的"烦恼树"。我到外头工作,磕磕碰碰,总是有的。可是烦恼不能带进门,这里头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它们挂在树上,让老天爷管着,明天出门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树前去,"烦恼"大半都不见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生活中的变化总是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种种烦恼,学生也不例外。
别看现在学生的年纪小,可烦恼却不少。带着满腹烦恼来学习,或是参加各项活动,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吗?但如果他们都能像那位水管工一样,不时地把"烦恼"挂在树上,那开心的时候不就多了吗?我们的孩子该有一棵"烦恼树"!
它,不一定在家门口,可以是无形的,栽在心田一角,更应该是有形的,有着某种宣泄的对象。教师不就是孩子们最好的"烦恼树"吗?
江苏南通市一位叫陆春虹的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
近来,发现班里的一名学生变化很大:原本,他是那样活泼上进且口才极棒,如今却变得十分沉默消极,不愿与人交往。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品学兼优的他,一下子便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课堂中不再出现他踊跃发言的身影;遇到难题,他也不再跃跃欲试;就连他最为之骄傲的数学考试也没能拿到满分。总之,此时的他与从前判若两人。看到他变化如此之大,我不禁暗暗着急。我隐约感觉到:某件事正困扰着孩子,使他无比烦恼。
通过多方面打听,我终于了解到孩子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这阵子,矛盾升级了,夫妻俩正闹离婚。
我决定先找他谈一谈。望着那闪烁的目光,我对他说:"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矛盾,只是谁也不愿将它暴露出来。也许,你父母的问题并没有你想象的那样严重。如果你相信老师,我愿意和你的父母去谈一谈,说不定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呢!你说,怎么样?"我的话音刚落,他的目光一下子从手指移到我的脸庞,嘴张了张,却没有发出声音而后轻轻地点了点头。于是,我继续说道:"同意了?老师向你保证,会尽力去完成这件事情。但我想向你提个要求:既然你把问题交给了我,就请你完全信任老师,自己不要再沉溺于此,我特别希望你能尽快恢复到原来的自己。这也算是我帮你的条件吧!如果同意,那我们就握个手。"我听到自己的心"怦怦"地跳着,心想:如果手没有伸过来,我该怎么说,怎么做呢?然而就在这时,那只手伸在了我的面前,我立刻用力地握住了它。
那次谈话之后,我开始了调解工作,先是分别找他的父母单独谈话,帮助他们消除一些与对方的隔阂。然后又把他们一起请到学校,让他们看看自己儿子在学校里的优异表现,请他们为了自己,更为了他们共同拥有的如此优秀的儿子,一定要珍惜这段婚姻,珍惜他们共有的家庭。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不厌其烦的劝解,这对夫妇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危机警报也开始消除……
为困境中的学生排忧解难,保证他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享受校园的学习生活。当学生把各自的烦恼放心地交给教师时,教师也许会感到教育工作的繁杂,但身涉其中,便会体会到它的神圣与重要。其实,"烦恼树"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极其丰富的:它可以是耐心的倾听,是温情的叮咛,是鼓励的手势,是关切的眼神,是宽容的微笑……
甘当学生的"烦恼树"吧,帮助学生减少或消除生活中的烦恼和学习中的烦恼,这样的教师是学生的知心人和贴心人,这样的师生关系才会更和谐,这样的教师才会更优秀。
错了,就承认好了
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位客人到一家小饭店吃饭,客人吃了一口米饭后说:"米饭真香。"
主妇马上回答:"米饭是我做的。"
客人又吃了一口说:"好像不大熟。"
主妇马上又说:"是孩子他奶奶烧的火。"
客人再吃一口说:"怎么有沙子?"
主妇说:"是孩子他姑淘的米。"
可见,要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多么困难。
常言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再聪明,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账;另一种是坦率地承认。
许多人愿承认自己的过错,他们有的认为承认错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有的认为承认错误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然而事实上,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往往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并给人留下谦恭有礼、勇于负责任的良好印象。
可是,如果一味地给自己的错误编造各种理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越描越黑。就像被毒蛇咬了,遮掩住伤口,还追上前去抓蛇,反而使毒性扩散得更快,还不如尽快吸出毒汁,以免一错再错。
周从刚老师的亲身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明白这个道理。
老师,为什么您一定要我承认吃了零食呢?为什么我当时苦苦哀求您都不相信我呢?为什么您就相信那几个亲信呢?为什么您要我做一回"屈死鬼"呢?为什么?为什么?老师,您严重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我会恨您一辈子的!
这是赵峰(化名)给我的"抗议信"里的几句话,他是让语文科代表捎来的。
此前一段时间,吃零食的很多,我说过两次,见效不大。一天早晨,我笑着对同学们说,谁吃零食了就在讲台的一张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学生见我态度平和,竟然抢着写名字。待没人来写了,我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讲了吃零食错误的严重性质,并表示将严惩违纪者。
刚走出教室,赵峰就跟出来,说自己当时没听清就写了名字,说自己只是有一次没吃早饭,在课间吃过方便面,要求去掉自己的名字。罪证在此,我哪肯听他编的"谎言",我哪肯轻易放人,我和他在楼道僵持了十几分钟,以致赵峰大哭不止,惊得楼下的教学主任出来提醒我,我只好妥协了。
读完这封信,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会那么可恨,以致于让人恨一辈子吗?坦白地讲,自己确实过火,学生三番五次表白自己是冤枉的,我何必一定要"将错误进行到底"呢?
我当天就给赵峰写了道歉信并亲自递给他,请他原谅我的鲁莽。之后的一个多月,赵峰依然不能原谅我:我安排他的任务,他不闻不问,上课有时故意做小动作。我自知"罪孽深重",只能"将功补过"。我不止一次地向他道歉,我经常微笑着深情地望着他,课堂口答也多给他机会。慢慢地,赵峰不再回避我的眼睛,他的眼里也没了敌意。
半年后,赵峰因父母工作调动不得不转学,赵峰在告别之前送给我一封信:请我原谅他一些幼稚的做法,说再也不恨我了,而且说我待他比他爸爸都好,愿意认我为"干爸爸"。
我和赵峰分别后的这段时间,他经常跟我讲学校的事情,现在赵峰各方面发展都很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面对背景各异、品性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心境下,难免言行失当。如果你发觉自己错了,如果同事提醒你做错了什么,如果学生个人或几人口头、书面批评你,你是否会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式向学生真诚道歉?或者,你是否会大方坦诚地向学生公开道歉呢?
可能还有不少老师缺乏向学生道歉的勇气,究其根本原因,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吧!惟恐失了自己的"威信",一心想塑造自己在学生中的"光辉伟大"形象,因此,采用各种说辞为自己辩护,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遮丑护短成为有些教师看家护院的本领。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们认识事物(教师认识教育规律)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从教育的性质来说,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和艺术,教育之路是没有尽头的,教师不必在学生面前扮演"圣人"角色;从个体成长的角度来说,人在某个方面总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从教师工作对象的复杂性来说,教师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学生或面对任何教育现象都能作出科学公正的判断,更何况"科学公正"也是相对而言的。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少犯错误、不犯错误,而在于他能冷静反思自己的错误,敢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最终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一步步迈入教育的更高境界,成为受到学生爱戴的"人师"。一个普通的教师不必高大,但须真实;不必知识渊博,但须勤奋好学。教师经常会误解别人,但须真诚道歉;教师常会犯错误,但须经常反思,勇于认错、改错。
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的艺术,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交往,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交往,学生个人与教师的交往,学生群体与教师的交往,学生个人与小组或集体之间的交往,教师与教师、领导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前4种最容易发挥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发挥影响力的前提是真诚。你的真诚会赢得学生的真诚,你的勇敢会换取学生的勇敢,你的心灵会感动学生的心灵。你把心灵献给孩子,孩子们向你呈现的也必定是一颗颗滚烫挚诚的心。
你错了,就该向孩子真诚道歉。你认错了,孩子们也会坦陈自己曾经的错误;你认错了,孩子们受伤的心得到了抚慰;你认错了,孩子们的心情不再忧郁了;你认错了,孩子们心灵的天空阳光灿烂起来了。
错了,就承认好了,真诚道歉会赢来更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