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恪守原则,有规有矩
孔子说:“心是身体的主宰。太子以天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天下混乱;诸侯以国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国灭;平凡人以身体受命于心,心不正则受杀害。”这段话告诉我们的就是做人的原则。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因而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做人原则。
美国亨利食品公司是全球著名的食品加工大企业,它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亨利·霍金士。
霍金士一生保持了农民那种纯朴的性格,他在企业界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正是靠了这种诚实的性格。当然,他成功的最大因素并不在于此,他的为人原则,做事原则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
有一天,霍金士突然从化验鉴定的报告单上发现,在他们生产的食品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竟然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有害。怎么办?悄悄地从配方中删除添加剂,会影响食品的鲜度。如果将这一发现公布于众,必将引起同行的强烈反对,同时也影响公司的业务。经过权衡,他最后毅然决定向全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众多的食品加工企业对霍金士“损害”同行利益的举动颇为震怒,采取种种手段对他打击报复。但霍金士没有屈服,他始终认为赚钱要赚得正正当当,尤其是干食品这一行,不能为了赚钱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他说:“供应消费者优良的食品是我们的天职,不能一味在价格上作文章,在原料上动手脚。”保证食品纯正,这就是他在经营上的大原则。
霍金士就是坚守着这种“以消费者为本,以诚实为本的”原则,在食品业中大获全胜。其实作为一个商人,他在商海中的竞争经营原则也就是他的处世原则。从这一角度来看,霍金士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一种聪明绝顶的处世竞争的手段。
若想做事有规有矩,那么,我们就一定要严于律己,恪守为人的原则。也只有我们遵守了做人的原则,方能做出漂亮的事来,铸就辉煌人生。正如宋代大学者欧阳修所说:“君子的品德修养,内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外要端正自己的仪容。”因此,人生在世,必须有一定的立世标准,为人处事,该坚持原则的还要坚持原则,这样才不失为自尊自爱的做人准则。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孔子避阳虎的故事。孔子在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处事气节和做人的原则让人敬佩。
阳虎是鲁国季孙氏的家臣,一直辅佐鲁国的执政者季平子,拥有很大的权势,一心想成为一国之君。机会终于来了,季平子去世后,他把皇位的继承者季桓子囚禁起来。从此阳虎一手遮天,成了鲁国幕后的国君,掌握着所有的实权。
当时孔子已经步入中年,他主张的“仁政”在社会上很有名气。阳虎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希望孔子到自己手下做官,他三番五次地邀请孔子商谈做官事宜,都遭到了孔子的断然拒绝。原来孔子瞧不起阳虎,而且还和他有过小小的过结,阳虎曾经拒绝让孔子参加季氏家族举行的宴会,并且还奚落孔子的理论。现在,孔子看穿了阳虎囚君篡位的面目,决心不和他见面,想方设法避开他。
阳虎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当时有个礼节,诸侯赠赏礼物给士,如果士刚好不在家,那他回来时,一定要亲自拜访诸侯,以表示感谢。阳虎故意趁孔子不在家时给他送去了一份厚礼,这样一来,孔子就会亲自登门拜见。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孔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趁阳虎出门在外时回访了他。
一次,孔子远远地看见阳虎朝自己走来,便转身往回走,可阳虎已经快步跑过来。
阳虎说:“你提倡‘仁’,但不帮助国家,解决国家问题,你这是‘仁’吗?”孔子默不作声。
阳虎见孔子没有说话,以为他心有所动,又问:“岁月不饶人,你现在上了年纪,却一次次错失送上门的机会,你这算聪明吗?你不是想干一番事业吗?现在我给你崇高的地位和享之不尽的财富,你还等什呢?”
孔子理直气壮地回答:“尽管我提倡‘学而优则仕’,也提倡‘仁’,但我还要看看我侍奉的国君是不是仁君,值不值得我去辅佐他!”
孔子说完这句话就径直朝前走去,只剩下阳虎站在那里发呆。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人处事,要恪守原则,这才是做人的根本。吴兢在《贞观政要·贪鄙》中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厌,不能欲望太重,就像赌桌上,赢了钱见好就收,输了钱也不要急于翻本。做人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就能够在官场上、商场上游刃有余。反之,则必然导致灾祸的到来。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切记:“恪守原则,有规有矩”。
做事绝招:
人生在世,必须有一定的立世标准,为人处事,该坚持原则的还要坚持原则,这样才不失为自尊自爱的做人准则。
二、轻于言而重于行
成事之道最主要的落脚点不是“漂亮的语言”,而是行动本身,或者叫笃行。笃行是最了不得的事。只要一个人行为正,他就会越来越喜欢行动。要想做个有成就的人,应从行动进取开始。詹姆斯威廉斯说:“与其兴之所至才击节高歌,不如先引吭高歌带动心情。”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他的态度,因为积极的行动能带来及时的反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节节成功的喜悦。切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就能鼓舞自己进一步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可以界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制定各个时期的目标。但如果你不笃行,还是一事无成。
例如,曾经有这样一则古代寓言: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海南去,您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苦思冥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不能代替获得成功的实践。不肯行动的人,只能是在做白日梦。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才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须落到行动的分秒必惜。
成功人士都是怎么想,就怎么做。爱迪生是个实验发明家,他从不怕挫折,并把每一次挫折看做一次经验。实验、挫折、再实验……直至成功。他是靠孜孜以求的笃行而成为大发明家的。巴尔扎克开始写作时经历了严重的挫败,在父母严厉的要求下开始其写作生涯。在规定的两年之内,他败得很惨,父母断了他的生活费,他就一边谋生一边写作,虽债务缠身,仍继续奋斗,终以其宏篇巨作《人间喜剧》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
笃行,才是攀登人生成功巅峰的法宝。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光辉历程,就是靠的刻苦训练,不但练出了运动技能,而且练就了积极的心态和高情商;著名的马家军中长跑女子运动队的每一次成功的记录,也都是靠日常严格苦练而获得的。从这些杰出的成功者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但因为他们每个人能做得好,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如果他们没有付出比常人多几千倍、几万倍的行动,是不可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汗水就是行动,行动就是努力。在任何一个领域里,不努力去行动的人就不会获得成功。就连凶猛的老虎要想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去行动,不行动、不努力就捕捉不到兔子。
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手巴布罗·卡沙斯在取得举世公认的艺术家头衔之后,依然每天坚持练琴6小时,养成了“行动再行动”的良好习惯。有人问他为什么仍然还要练琴,他的回答很简单:“我觉得我仍在进步。”一个成功者想继续成功就得这么去做,因为世上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成功,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有不断的进步。成功是没有终点的,就像旅程中的一个个过程,必须一站一站往前走,一旦停在原地,不再去努力,不再全力付诸行动,成功的列车就会把你甩得远远的。
但凡是有作为的人物都是时刻按照原定的目标笃行。因为他们深谙“行动诱发行动”这个原理。制定目标之后,就要立即行动,不可一拖再拖。信息时代是讲究速度和高效的。不行动就要落后,不行动将一事无成。
“劳动创造了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一个著名的科学论断。“人”的潜能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劳动中逐渐被开发。如果把这个论断用在成功学上,我们说,“行动创造了人”。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潜能几乎是无穷的。潜能愈用(行动)愈增加,不用(行动)就减退。行动促使潜能的发展必然又带来更大的行动。
行动是致胜的关键。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有效率而且大量的行动。有一次,一个记者采访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时问:“请问你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他说:“马上行动!”“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请问你成功人士到底如何处理?”他说:“马上行动!”“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你要如何克服?”他说:“马上行动!”“在未来当你遇到瓶颈的时候,你要如何突破?”他说:“马上行动!”“假如你要分享你成功的秘诀给全世界每一个人,那你要告诉他什么?”他说:“马上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杰克?韦尔奇给年轻人的忠告是: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要知道,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有任何的耽搁。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要想实现理想,就得赶快行动起来。成功者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捷径。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一旦你坚定了信念。就要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所需要的必要的动力。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的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很艰难、很巨大的目标也能够实现。
是的,很多人都知道“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要取得收获就要有所行动。再多的知识、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到行动上,也将只是毫无意义的资料。同样,一个人的行动如果没有凝结着相应的知识和智慧,就只能是盲动,是没有意义的行动;只有凝聚着智慧的行动,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够取得成功。
做事绝招:
苦思冥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不能代替获得成功的实践。不肯行动的人,只能是在做白日梦。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才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须落到行动的分秒必惜。
三、站在顶峰等机会
有成就者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保持着变革的勇气,并在风向标开始转变的第一时间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起来,向平原君自荐说:“我听说你将要到楚国去订合纵之约,打算在门客中挑选二十人陪同前往。现在还少一人,不知道我毛遂能不能充个数?”平原君问:“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生活在世上,好比锥子装在口袋里,它的尖端很快就会显露出来。先生来到我门下三年,左右的人没有称颂你的,我也从未听到过称颂过你的话,这说明先生你并没有长处。先生既然没有才能,还是留下来吧。”毛遂说:“请你将我装在口袋里。如果我毛遂早点被装在口袋里,那么椎柄就会露出来,而不仅仅是它的尖端露出来而已。”平原君最终同意毛遂同行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最后,毛遂说服了楚王,帮助平原君完成了合纵抗秦的任务。平原君订立了合纵盟约,返回到赵国,说:“我不敢再品评士人了。我品评的士人多说有上千,少说也有几百,自以为没有埋没天下的贤能之人,这次却将毛先生漏掉了。毛先生一到楚国,便使得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中还重要。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众的军队。我不敢再品评士人了。”于是带毛遂为上宾。
如果毛遂不向平原君自荐,也许一生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门客,一身的才学都将毫无用武之地。正是他的大胆争取,为自己创造出了机会,才得以辅佐平原君出使其他国家,做出了留名青史的事业。
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英国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他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只有永争第一才能在机会降临时牢牢抓住。这种要求对还是孩子的玛格丽特来说过为苛刻。但他的教育以后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她时刻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直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争第一的目标。
上大学时,要求五年修完的拉丁文课程玛格丽特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仅在专业课上出类拔萃,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其他活动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