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工作,教师应做到不计较报酬、不讲条件、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传授书本知识那么简单。教师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父母”,既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的知识,也要传授有关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谆谆告诫,诲人不倦;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课外,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然而,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并与老师做“知心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消除师生之间的“沟壑”,而这些工作的主动权主要在教师方面,教师也必须负起这个职责,想方设法将“沟壑”填平。教师应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呢?科学而可靠的方法就是从心理学入手,多给学生一些爱。只要能掌握学生的心理,教师就可以抓住其中的某些因素因材施教。要做好这些工作,教师就必须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跟每个学生一一谈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从中了解他们的优点、缺点、爱好和困难等。根据儿童心理学,大部分学生都有害怕老师的倾向,对老师的防御心理也十分强,但一旦消除其防御心理,其内心就会犹如“广阔的草原”一样,没有任何屏障。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的办法,使他们消除害怕老师的心理,在课堂上和平时的生活中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让周围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多与他们玩耍,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这些对他们成长和发展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学生年龄小,智力还未开发,就像是一块尚未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就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工夫。如有些在团结友爱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经常有意无意地动手、动口去挑逗其他同学,引起一方或多方的争执,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简单的斥责、批评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孩子过于稚嫩,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可塑性大,反复性也大,往往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所以对那些受到欺负的学生的“投诉”,一方面要静静地听取,耐心地劝说他们不要太过计较,同学之间要团结、互相友爱。另一方面对调皮的学生也不要进行严厉地批评,可以采取个别谈心和细心观察的办法,从中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转化他们的“起步点”。通过对调皮的学生多进行表扬,使这些学生产生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驱动力,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接受教育,团结同学。
爱可以转变心理的变异,启发学生的自尊。“爱”是无价之宝,教育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缺乏爱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如何用爱去解开学生心中的“结”呢?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灵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如学生小聂由于生下来就先天不足,家人把他当成“掌上明珠”,千方百计给他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小心呵护,使他从小就形成了自卑、好动、任性、娇生惯养、脾气暴躁的性格,他刚入学就成为班里“不受欢迎的人”,人见人厌。对待这种学生,不能只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对他们敷衍了事,也不能采取“高压政策”,造成他们心理上对老师的恐惧。孩子是纯真的,他也需要获得纯真的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教育他健康成长,对他一味的溺爱不是真爱,对他进行过重的批评则会造成他心灵上更大的伤害。作为老师,应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提高孩子的信心,鼓起他的勇气,用真心的关怀去温暖他,用完全的信心去感化他,使他告别自卑的昨天,坚定地走向美好的明天。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是很重要的。学生模仿老师的意识相当强烈,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们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们也会因模仿老师而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当发现教室的地上有纸屑或粉笔头时,要主动捡起来;当遇到有人摔倒在地时,应上前扶他起来;当某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要进行一定的帮助等等。用教师自身美好的形象去感化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争做好人好事的良好习惯。
当老师就要热爱学生,而这种爱是艰难的,是毫无保留的。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爱是心灵之弦,是最悦耳的鸣响,但仅有爱是不够的,一味的爱和一味的宽容可能会结出事与愿违的苦果,爱应该与适当的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才是教师在付出真爱后的效果,也是教师在教育中追求的真谛!
爱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要用爱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要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老师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用无私的爱筑起现代化成功教育的“大厦”。
(孟晓玲)
8.爱是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我们的教育需要爱。作为一名班主任,爱更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书,要读懂这些书就必须学会“师爱艺术”,研究“师爱艺术”。爱学生是班主任顺利和有效地进行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因为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最好的手段,我们应该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去重视学生和平等对待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关心和呵护,这样他们才会打开心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点拨和引导。
爱是宽容。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有人说:“要给人阳光,你心中必须有太阳。”我相信有爱的教育定会有成效。爱心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天下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许多错误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必然的,因为人的认识总是在正与反的试探性行为中成熟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精辟而通俗的论述曾打动我的心灵。“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呢?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教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以宽容、博大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照亮学生的心灵。
人常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师爱是灵魂,是教育学生感情的基础。关心是一种师爱表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当教师付出真心、真爱、真情时,才能唤醒学生的爱,才能使学生真正亲近,信赖自己,进而由“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自愿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教育。事实证明,只有用爱心去培养、关心、启迪学生,学生才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爱是理解。人们常说“理解万岁”。理解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它能使教师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同样有被尊重、得到他人欣赏的需求。正值天真烂漫年龄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或轻或重的错误。而有些老师,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学生一时成绩不好,他们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付孩子;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孩子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理解,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似长篇大论的劝说。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也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用很长的时间,用心灵来认识学生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什么,高兴什么,担忧什么,真正做到“尊其是,投其好,近其心,导其行”。只有付出自己的一份真情,支持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喜好,贴近儿童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心灵,重视儿童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多赏识和鼓励,加以正确的点拨和引导,师生才能达到真正感情上的共鸣。
爱是尊重。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应该做到尊重他们,唯有尊重,学生才能从内心体会到快乐。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有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由此看来,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为学生所为,尽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学习。学生年龄小,容易犯错误。当学生犯了错误,我不是抓住不放,而是给予更多的容忍和理解。一般情况下,我是找学生个别谈心,而不是让他的错误“大白于天下”,让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把被人信赖和尊重,看做是一件至高无上的荣誉,往往比分数更为重要。尊重是对他人人格和价值的充分肯定,这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心境。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会以平等的心态、平等的心情、平等的心境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赞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对学生倾注着满腔的热情,用辛勤的耕耘去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用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去照亮他们人生的征程。
(王艳斌)
9.也谈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服从
在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何应对学生不服从的情况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心得。
一、情绪上,忌“气”
不要在盛怒之下做判断、下结论,避免以偏概全。
一般情况下,教师面对学生的“不服从”行为,认为这是无视自己的权威,是学生不尊重自己,一下子就怒火冲天。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使师生冲突升级,矛盾加剧,更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实际上,要教师做到完全不激动、不生气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任何人都有脾气。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要充分认识自己生气所带来的后果,要比别人更懂得克制自己,尤其是在学生“不服从”行为刚发生时,师生双方都在气头上,任何一个火星都有可能把双方的怒火给点燃,而在此之后发生的后果,通常是不理智的,缺乏足够思考的,不计后果的。老师作为教育学生的主体,面对学生的语言顶撞等“不服从”行为,首先应进行“冷处理”,师生必须先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彼此沟通,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范围上,避“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