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的里斯本大地震
导言:里斯本大地震开启了人类对地震研究之门,这次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死亡,对哲学思想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55年11月1日上午9时40分发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大地震是人类史上破坏性最大和死伤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数高达约6万~10万人,大地震后随之而来的火灾和海啸几乎毁灭整个里斯本。
大地震和海啸让里斯本的85%的建筑物被毁,当中包括一些著名景点、教堂、图书馆和很多16世纪葡萄牙的特色建筑物,如里斯本大教堂和嘉模修院等,而即使在地震中幸存的建筑物最终也被大火摧毁。许多珍贵的资料也被烧毁,其中包括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的详细航海记录。
里斯本地震约持续了三分半钟至六分钟,大地的颤动使得市中心出现一条大约5米的巨大裂缝。40分钟后,一场海啸又席卷里斯本,葡萄牙海岸最大潮高估计有15米左右。法国、英国和荷兰的港口也遭受损失,远至中美洲海岸也能观测到海啸的影响。而没有受到海啸影响的却也难逃火灾的包围,里斯本大火一直燃烧了5天才被扑灭,而受难的不仅是里斯本,葡萄牙的南部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现在的地质学家估计里斯本地震的规模达到里氏震级9级,震中位于圣维森特角之西南偏西方约200千米的大西洋中。而里斯本地震使得人们首次对地震进行大范围的科学化研究,标志着现代地震学的诞生。如现代很多人认为动物能够预测地震,在地震之前就会逃到高处,里斯本大地震前就有人记录了这个现象,这也是欧洲首个对此现象的记录。
当时的首相马卢还对里斯本地震情况进行了咨询:地震持续了多久?地震后出现了多少次余震?地震如何产生破坏?动物的表现有否不正常?水井内有什么现象发生?马卢也是第一个对地震的经过和结果进行客观科学描述的人,所以他被认为是现代地震学的先驱。
但是关于里斯本地震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争论不一,大多数人的看法是里斯本处于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经直布罗陀海峡至地中海到土耳其、伊朗这条亚欧地震带的西段上。也有人经过与其他涉及隐没带和地震级高于9级的地震比对后认为里斯本大地震和大西洋的隐没带有关。
里斯本大地震对于人类研究地震史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开创了人类研究地震的先例。
地震之最:
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
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9级3次大震。震中区几十万幢房屋大多破坏,有的地方在几分钟内下沉2米。在瑞尼赫湖区引起了300万方、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3次大滑坡;滑坡填入瑞尼赫湖后,致使湖水上涨24米,造成外溢,结果淹没了湖东65千米处的瓦尔的维亚城,全城水深2米,使100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千米的速度扫过太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称为“深源地震”。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千米,震级为6.9级。深源地震常常发生在太平洋中的深海沟附近。在马里亚纳海沟、日本海沟附近,都多次发生了震源深度达五六百千米的大地震。我国吉林和黑龙江省东部也发生过深源地震,如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晖春南的5.5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555千米。
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大约1201年7月,近东和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所有城市都遭地震破坏,死人最多,现有估算约达110万。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的8.0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者确凿一些,广大灾民病死、饿死,数百里山乡断了人烟,估计死亡83万余人。
谜团丛生的地震
导言:科学家将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我国目前使用的是国际震级标准,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2.5~4.7级地震称为“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它能让一个城市顷刻间变成废墟,让无数的人失去生命和家园。而到如今,我们对地震还是知之甚少。
一、世界著名的大地震
墨西拿市大地震损失有多重
墨西拿市曾经是意大利的第十八大港,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但由于意大利处于地震带上,在1905~1907年两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至少300多次地震。地震的频发导致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市几乎完全被摧毁。1908年12月28日早晨5点30分至6点,墨西拿市又受到了7.5级地震,由此,它被完全毁灭。地震破坏了墨西拿市90%的建筑物,许多村庄城镇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数以千计的人跑向街头,烟尘飞舞,水管断裂,水库崩裂,墨西拿市洪水泛滥。豪华的旅馆一一倒塌,变成废墟。艺术宝库——西西里大教堂也毁之殆尽。
圣格利高利修女院以及拥有近500年历史的圣母玛利亚像也不复存在。有200万美元存款的意大利银行、美国领事馆,都成为一片瓦砾。这次大灾难的损失难以估算,没有谁知道墨西拿市究竟损失了多少,而这也变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为何海原地震伤亡惨重
1920年12月16日20时6分9秒,中国海原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范围达521万平方千米,约占中国面积的1/4,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大地震,而海原地震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分钟,这在世界地震史上也很难见到。
海原地震面波竟然在地球表面环绕了两圈,至今在甘肃兰州还有“双球大震”的记载。据统计,在这次地震中一共死亡23.4万人,不在唐山大地震之下。地震导致东穴舟山区村镇埋没,山崩地裂,海原、固原等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至今记录最大的地震为8.9级,迄今为止我国一共有3次地震被认为达到8.5级,其中就包括海原地震。
在海原地震中的死亡人数是20世纪除1976年唐山大地震最多的一次。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海原地震中一共死亡234117万人,其中海原地区死亡73027人,占总死亡人数的31.2%;固原地区死亡39068人,占总人数16.7%;靖远25679人,占11%;隆德死亡20584人,占总人数8.8%;会宁死亡人数15936人,占总死亡人数6.8%;静宁死亡人数15213人,占总人数的6.5%;通渭死亡18108人,占总人数7.7%。震中所在地的海原县,死亡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为何海原地震伤亡如此重大呢?有人说除了震级大,高烈度区面积大以外,还由于出现在冬季夜里,使得地质地表变形较大。还有人说是当地的房屋质量较低,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政府没有及时的进行必要的抢救和救济。
海原大地震之所以造成这么惨重的损失,应该是上面综合原因所致。目前人类还不能制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有效的预防却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如何才能预测到地震将要发生呢?
二、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也许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对地震的记载。有人说地震是和地球相伴而生的,地震是地球的呼吸,但是却也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那么,地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震是由于地球体积不断增大引起的,他们解释说,地球最初的直径只有现在的55%~60%。由于地球内部的原因,如温度的变化,冰层的溶化导致地球体积增加,从而引起地球表面板块破碎并且互相分离。大量的水充溢于板块之间形成海洋,而地球板块破碎分离就产生了地震。但也有人说地球其实是在逐渐缩小,那么这个基于地球的体积不断增大的地震形成理论就不成立了。
现在比较认可的学说是“板块构造说”。这个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地震发生的基本原因。虽然板块构造说为地震成因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但地震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人们并不清楚。
三、地震预测之谜
.地震云之谜
有许多人都认为,天空中某些形态的云与地震有关,并把这类云称为“地震云”。
迄今为止,人们所认定的地震云,都是出现在地震发生之前。它们与地震震中似乎有关系,但这种关系又非常复杂。有些地震云出现在距离震中很近的上空,有些地震云却远离震中几千千米,甚至上万千米。
中国古代曾有“天裂”与“土裂”相关的记载。“天裂”,顾名思义指的是把天空分成两半的长条带状的地震云;“土裂”则指土地之裂,也就是地震后大地产生的裂缝。古人是把“天裂”与“土裂”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录也有许多如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地震。“傍晚天南大赤,初昏半天有红色如蝇注下,云如苍狗。”“夜有彤云自西北直亘东南,少顷始散,地大震如雷,天地通红。”
1941年5月5日,黑龙江绥化6.0级地震前,西北天空有条云呈赤褐色,其纵面似乎有淡云遮住。万顺地区地雾突起,空中犹如黑带之物,东西向流动。
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地震云根本不存在。因为在唐山大地震中就没有发现有奇特形状的地震云。
那么,究竟有没有地震云?如果有,它与地震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这都是正在探讨中的问题。
地震云的样子
地震云就是出现于天空的云彩,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普通的云彩里发现与地震有关的地震云呢?
那么,什么形态的云彩与地震有关呢?
最早记载地震云的历史资料是我国的清代康熙三年编写的《隆德县志》。作者对地震前兆进行了总结,其中有一条就讲了地震云,这是第一次有人把地震和云彩联系在一起。书中写道:“天晴日暖,碧空晴净,忽见黑云如缕,宛如长蛇,横亘天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
在清人王士祯所著的《池北偶谈·卷下》中也有关于地震云的记录。1668年7月25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作者当日记录:“淮北沭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无气。”这里说的龙,也就是《隆德县志》中“黑云如缕,宛如长蛇”的长蛇状带状云。
地震云真能预报地震吗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之一,地震之害使日本人特别注意预报地震的方法,以此来减轻损失。有一个日本人注意到了地震云,并对此非常重视。他多次根据地震云推测了地震的发生。这个人并不是专业地震工作者,他是曾任过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
1948年6月28日,键田忠市长第一次发现了地震云。那一天,他发现奈良市上空出现一种异常的带状云,天空好像被这种云分成两半,他预感到可能要发生地震,就把他的预感告诉了亲友,结果第二天便传来了福井地震的消息。后来,键田忠又多次根据地震云推测了地震的发生。据说根据这种异常云彩,他在一海之隔的日本竟然预报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次6.7级地震。
利用地震云来预报地震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由于这种方法观察方便,无需任何设备,因此,许多人都想尝试一下。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种靠地震云预报地震的方法没有任何科学价值,只能在社会上引起混乱。东京大学教授荻原尊礼认为,靠地震云所预测的地震纯属巧合。日本气象厅主管地震问题的专家也说键田忠三郎统计的地震,有的远离日本本土,有的发生在海底数百千米深的地方,其前兆不可能在日本本土上空的大气层中有反映。
我国地震研究工作者发现,地震云颜色复杂,多呈复合色,一般有铁灰、橘黄、橙红等。有人经过多年观测发现,地震云多出现在凌晨或傍晚,分布方向与震中垂直。还有人根据这个规律曾经成功地预报了地震的震中位置。
我国地震学者吕大炯汇总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云,并以此为根据制成了地震云分布图,在这张分布图上,他确定了地震云垂线交汇点的地面投影位置,认定这里是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带。我国20世纪70年代地震研究的实践证实了吕大炯的推测。吕大炯还认为,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地震云都可以与近期和远期发生的地震相对应。例如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发生的8.0级地震和西半球的亚速尔群岛地震,有人在地震发生几天前,在北京就观察到了云彩的异常变化。这说明地震运动可以影响到很远地方的大气层。
地震云形态各异,除了常见的条带状地震云外,还有的地震云呈辐射状。这种云从某一点向外呈指状辐射,它主要出现在早晨和傍晚,受霞光的影响可以有不同的颜色。
还有一种云,地震学家给它取名为“肋骨状云”,是因为这种云像是一些排列整齐的肋骨,沿东西方向呈宽带状分布。它可能是长蛇状云的“宽化”,也很可能是由于同时来自大致相同方向的两次地震共同激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