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妈听了,不由得眼前一亮,赶紧对丫爸说:“我想到一个好主意,我们学习早教课程,然后回来教给丫丫,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
丫爸实在困的不行,就含糊着答应:“嗯,好好,睡吧!”
丫妈平时买东西的时候总是犹豫不决,但是在丫丫的教育上课时雷厉风行。过了不久就开始参加学习班了。
这天下午,丫妈兴冲冲的从学习班上课回来。丫爸一看,调侃道:“哎呀,我们二师兄取经回来啦?”
丫妈没理会丫爸的戏谑,十分郑重的向家人说:“你还别说,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人家研究出来教孩子的方法就是让人心服口服。晚饭后大家都得参与到我今天学的早教游戏里来。”
丫爸马上跌倒在沙发上做崩溃状,丫奶倒是对儿媳的话很感兴趣,并不停的问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吃过晚饭,丫妈开始指挥大家开始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开商店”。
丫妈开始分配角色:丫丫做售货员,其他人做顾客,餐桌上摆满了要出售的“商品”。
丫丫很喜欢这样的游戏,笑嘻嘻的坐在桌子的旁边,等着自己的“顾客”。第一个过来买东西的爸爸。他走到桌子前,不停的摆动着各种“商品”,脸上露出夸张的表情,逗得女儿不停的笑着。
终于,丫爸拿起了一个红色的小喇叭,问丫丫:“漂亮的小姐,请问这个小喇叭要多少钱?”
丫丫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妈妈,妈妈笑着不说话。于是丫丫小声说:“一毛钱。”丫爸故作惊喜的说:“啊,这么便宜啊!那我买了。”说着,拿出了一个一毛的硬币给了丫丫。临走的时候时候问丫丫:“这个喇叭像是绿色的,对吗?”丫丫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接着是奶奶,丫奶也买了一盒“价值”五毛钱的黄色粉笔,然后临走的时候也问丫丫:“这是什么颜色?是黄色的吧?”丫丫摇摇头,老老实实的回答:“不知道。”
丫妈更厉害,一上来就拿着所有的商品问来问去:“这个叫什么啊?这个能做什么用啊?这个有几个颜色啊!”好在这个售货员非常的有耐心,每问必答,还认真的帮顾客挑选比较好看的。
买完商品的顾客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颜色轰炸”。丫爸还扮演了一个蛮不讲理的人,在奶奶的指挥下,丫丫含着泪水最终很好的打发了这名难缠的坏顾客。
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丫爸他们都在使用真的钱,这样可使孩子对钱币有直观的认识,并从中学习数数、计算和理财。在“买卖”的过程中,丫爸丫妈和丫奶根据丫丫对颜色记不清的缺点,集中训练了她对颜色的辨认能力,同时还让她训练了和人打交道的应对能力。
毫无疑问,这样的角色游戏吸引了丫丫的参与的热情。在这个游戏中既使旧玩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又培养了丫丫的注意力、想像力等思维能力,还加强了一家人和孩子的沟通。尤其是丫爸,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和女儿做这样的沟通,今天虽然做了坏人,但是丫丫好像更喜欢自己无厘头的爸爸了。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丫妈欣喜地发现,丫丫对颜色的辨认能力大有改观,现在都能认识五六种颜色了。而且在扮演售货员、售票员、老师、妈妈等等角色后,丫丫更加懂礼貌了,更加会关心人了。
丫妈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和Andy妈商议,两家联谊做早教游戏。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丫爸的严重支持:“哈哈,这个想法好啊,这是中美联合双语游戏教学!孩子还可以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双赢双赢啊。”
丫妈赶紧去和Andy妈商议,Andy妈更是求之不得呢,于是在天时地利人和诸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丫妈和Andy妈联手开始了她们的“两家总动员”。至于这样行动的结果如何,从两位雷妈幸福而满足的表情上就可以知道: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雷妈经验ABC:早教的可行性与误区
A、不要矫枉过正拒绝早教
宝宝的世界有时候很神秘,你不知道他们充满好奇的眼睛里蕴含了什么样丰富的内容。而根据科学的研究,幼儿身上具备不同的天赋,要是父母能根据每个宝宝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因材施教,敏感地捕捉宝宝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倾向,进行强化发展,那将有助于孩子日后孩子天赋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像Andy妈就差点因为自己的想法错过了Andy学习国画的好机会。有些父母和Andy妈一样,宣布什么兴趣班啊、早教班啊都不给孩子报,要给她一段快乐满足的童年。可是育儿专家们认为,让宝宝去学习一些东西,并不是希望宝宝在这些方面都有所专长,但由专业人员教宝宝学东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让宝宝在第一时间就接受正确规范的指导,在发育的各个敏感期得到好的发展,父母们想让孩子经过这样的学习锻炼,能更为全面的发展自己所具有的天资天赋,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孩子在很多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天赋,假如这些表现被父母发现,并给宝宝一定的指导,这些天赋兴趣就会成为宝宝拥有的才能。而如果孩子的这些天赋被大人们忽视了,没有进一步的得到指引和发展,这些天赋就会慢慢消失,最后再在高的天分也会在最后“泯然众人焉”,这对家长和孩子都是巨大的损失,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早教固然重要,但是父母们如果盲目的让孩子加入早教的行列,不仅不能对孩子有所提高,还会适得其反,出现让人失望的结果。
B、不要走进早教的误区
丫妈一开始对早教的认识就是不太理智的。她对早教这件事情产生兴趣是因为她看到了小区里的两个孩子优秀的表现,这个时候,她认为让孩子接受早教就是提前让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技能,为将来上学后的学习打基础。
丫妈这样的想法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相当一部分年轻父母都是这样想的。正是十分清楚父母这样的想法,一些机构抓住了商机,用培养“神童”的诱惑来赚取高额的利润,至于质量如何,那就不敢保证了。面对良莠不齐的机构,父母们一定要冷静的考察,或者干脆让自己的孩子先去体验几天,看看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然后再报名学习。否则的话,有可能浪费精力和时间,还白白赔上一些资金。
另外,丫妈开始报班时也没考虑孩子的兴趣,只是按自己的想法想让孩子多学些字多背诵几首古诗,但是结果很让人失望: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每天很疲倦,丫妈白白浪费了几千块钱。
美国儿童智力发展专家戴维教授也认为,家长们想让自己3-4岁的孩子像模像样地坐在教室里接受教育,学习那些7岁以后才能接受的知识,绝对是一种错误的举措。他还指出,虽然在生活中有个别的孩子智商很高,发育比别的孩子快的多,可是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在5-6岁之前,脑子的发育程度还达不到学习一些学校教育内容的水平,在这个时候非要强行给孩子灌输这样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扼杀孩子将来学习欲望的危险。
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因为孩子感兴趣的部分最可能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孩子对什么样的事情最有兴趣呢?是喜欢拿着画笔埋头画画,还是喜欢上蹿下跳的活动?是喜欢用泥巴和沙土堆一座城堡还是喜欢看着天空幻想?当然,很多的父母是无法确定孩子到底兴趣在哪里的,因为孩子不停的改变着自己的喜好,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喜欢音乐,到了后天可能开始喜欢起了用积木盖房子。
因此,在给孩子报名兴趣班的时候,父母们应该在孩子一大堆的爱好里挑出一些孩子相对喜欢的,经常反复做的爱好来培养,对那些孩子并不喜欢,还需要很大一笔投入的活动,家长们还是考虑好了再做决定。
对于儿童尤其是三岁之前的儿童来讲,游戏是最重要的,不应该只为了某个目标去进行枯燥无味的学习。假如家长们没有能力把学习以及一些别的他们认为对孩子很重要的事情渗透到游戏里去让孩子接受,那么父母们就应该停止勉强孩子对这些事情的学习和接受。强制的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东西,会破坏掉孩子内心世界里的一片和谐平静,他们独特而神秘美好的内心某些机制无法发挥任何的力量,孩子只会在父母的强制之下,对那些事物获取半生不熟的理解。在大人眼中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其实不必急着让孩子现在就接受,到了适当的年龄在学习不会有什么损失,而假如因为急于求成打乱了孩子内心的平衡状态,那么以后孩子的发展进步就会大打折扣了,这就是家长们不愿看到的得不偿失的结果。
C、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们最大的困惑就是,自己很清楚孩子在3岁以前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可是他们确不知道孩子到底要学些什么,要怎么去学。
像丫妈一样,在没有接触早教课时,以为学汉字背唐诗就是早教,等到上课后才知道早教内容其实很丰富。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到全家一起在游戏里教孩子,丫妈慢慢地在摸索中找到了正确的早教方式。丫妈的成功给年轻父母的提示就是: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家人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父母们要想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早期教育,自己首先要具有一些育儿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一些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理念。早教班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有比较专业的老师和训练师,确确实实可以设置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课程,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锻炼,孩子的父母有必要学习早期教育的知识,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孩子在早教班的训练课程放在家里面继续练习。一些对孩子早期教育充满困惑的父母们,可以学习一些早教班里针对父母的课程,有目的和方向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们还要明白,无论早教班的设施如何先进和齐全,早教班的老师如何的专业和高明,家里才是孩子早教的最好地点,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早教班只是起到一种正确导向作用而已。爸爸妈妈们要把孩子的早期教育仅仅的和宝宝的生活练习在一起,寓教育与点滴的生活之中,引导孩子在亲身体验活动里获得一些成长必需的经验技能和素质。
第二节宝贝的性格塑造
孩子在幼童事情的生活环境、本身的独特气质、以及他们成长的速度都会对他成年后的性格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模型在幼年时期已出具形状,以后伴随一年年的成长,他们的性格开始逐步的定型,越来越不能改变。正所谓“3岁看大,7岁看老”,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将决定其一生的心理发展。甚至襁褓中婴儿的心理发展就能决定其一生的性格。又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的确如此,拥有良好的性格是一个人成功、幸福的关键。
(一)“传声筒”惹的祸
丫丫是丫奶的骄傲,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什么时候带丫丫出去,丫奶都是一脸的自豪。不过,丫丫那漂亮的脸蛋儿,乖巧的表情,实在是惹人疼爱。在小区里,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大人,也总爱把丫丫抱起来亲几口。
丫奶给丫丫挑选的衣服也很符合丫丫的气质,用丫妈的话说:“哇,都是淑女服啊!”
这种感叹正和丫奶的心思:就是要把丫丫培养成一个优雅漂亮的小淑女。
小淑女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一点点培养,但是丫奶可不担心,她几乎成了小丫丫的代言人。
比如,在丫丫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有一天丫奶抱着丫丫去了李阿姨家,李阿姨拿着苹果逗着丫丫:“丫丫叫阿姨,阿姨给你一个大苹果。”
丫奶赶紧说:“叫阿姨,丫丫前天不是学会了吗?”
事实上,丫丫还真的没学会叫阿姨。
丫丫看着苹果,又回头看奶奶求助,奶奶马上“会意”,立即帮丫丫解围:“呵呵,你看,我们丫丫就是害羞,她很少见你,怕生呢。”
结果,丫丫一声不吭拿到了苹果,一边吃一边听李阿姨夸:“这孩子长这么秀气,性格也文静,这样的女娃招人疼啊!”丫奶毫不谦虚地赞同李阿姨的说法:“是啊,女孩就得有个女孩样,我们丫丫就是安静,害羞。乖的很呐!”
还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是丫妈一个要好的闺蜜,见过丫丫几次。这个阿姨很喜欢丫丫,一进来就和丫丫说:“丫丫,来,到阿姨这里玩。”丫丫不但没去,还一头扑进了奶奶的怀里,不肯出来。
丫奶笑嘻嘻地说:“丫丫就是爱害羞,不爱和生人说话。”
丫妈再三的要丫丫和阿姨玩,丫丫就是不肯离开奶奶的怀抱。丫奶就搂着丫丫说:“就在奶奶怀里吧,真是个害羞的宝贝。”
丫妈对丫爸说:“女儿怎么越大越小家子气了?以前不是这样啊!小的时候谁抱她她都不会怕。”
丫奶笑着说:“我们长大了,女孩长大了都会变文静。”
丫妈哈哈的笑起来:“还不到两岁呢,多大了?人家女孩十七八岁才开始改变性格。您这也太夸张了。”
丫妈的朋友也被逗乐了,但看起来丫奶可是认真的,在她眼里,丫丫俨然是个文静的小淑女了。
阿姨问丫丫:“丫丫喜欢什么样的颜色?”
丫奶低头和丫丫说:“丫丫回答阿姨啊,就说‘丫丫喜欢红色’。”
阿姨接着问:“阿姨带丫丫去动物园看大猩猩好不好?”
丫丫玩着奶奶身上的扣子,不去回答阿姨的话。丫奶于是就接着抚摸着丫丫说:“丫丫去不去动物园?丫丫刚去过,不要麻烦阿姨带着去了,是不是?”
丫丫点点头,继续在奶奶的怀里玩。丫妈在旁边忙忙碌碌准备茶点,不太在意,只是随口和丫丫说:“阿姨和你说话怎么老不说啊?”
有过了一段时间,丫妈发现问题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