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直的人因自己名誉扫地而自杀,结果那些他以为瞧不起他的人却痛悼他的轻生。这种事情以前发生过,将来还会发生,我们都长久地记得眼下这个惨剧,某人说:“一个无赖才不会因那么点微不足道的事去寻短见的。”而我则想弄清楚,为什么一个公正、明白事理的人虽然能克制某些情绪,却往往抵挡不住另外一些情绪的袭击,最后一败涂地。我还想知道,人怎样才能克制绝望的心理。
判断形势、提出难题、寻求答案、找不到答案、无从着手,像游乐场的旋转木马围着同一些想法打转……你说这些事情把我们折磨得够呛,可见人也受到自身智力的伤害。其实不然,首先,这是一个误区,我们要谨防自己陷入到里面。有许多问题我们会看不清,但不必因此心怀不安。一个董事、一个债务清算人、一个法官就算是在确定某件事没有任何希望,或者根本没有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依旧吃得香睡得着。伤害我们的并不是理不出头绪的思想本身,而是我们不接受这种紊乱,或者说我们试图抗争,希望事情不是它们现在的样子。我认为对于不可改变的定局,人们都有一种反抗的情绪冲动。譬如说,如果一个人因心爱的女人愚蠢、虚荣或者对他冷淡而痛苦,那是因为他固执地要求这个女人不是她现在这种样子。同样地,就算一个人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破产无法避免时,他仍会心怀希望,因为在情绪的作用下,他在某种程度上命令思想不断地重复同样的思路,企图找出一个分岔点——某一个能通向别的地方的点。但是路已经走完了,人们已经处于这段路程的终点。在时间这条路上,人们既无法后退,也无法在同一条路上重新走一遍。所以我认为性格坚定的人会告诉自己已走到了什么地方,将面对怎样的事实,哪些失误是无法挽回的,他也会从这个地点向未来出发。不过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先要在小事情上训练自己。缺乏训练的情绪就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猛兽,持续几小时在铁栅栏后徘徊,当他走到笼子的一头看不到出路时,还在期冀自己没有仔细端详另一头,似乎另一头可能给它出路。总之,这种回顾过去不仅没有丝毫用处,甚至可能发生反作用,产生忧愁,带来害处,它让我们徒劳地思索、寻找。
斯宾诺莎说过:“后悔是第二次犯错误。”那个忧愁的人如果读过斯宾诺莎的书,他会这么说:“假如我是忧郁的,我总不能使自己快活起来我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快活起来的,因为它是由我的情绪、身体的疲劳程度,年龄和当时的天气决定的。”说得不错,你对自己这么说,认真地说。但是请把忧郁打发到它真正的原因那一边去,若这样做了,我相信你那些阴郁的想法就会烟消云散。大地上充满痛苦,但是天空将会放晴。这表示我们多少赢得了一些东西。如果忧郁被你打发回身体内部,它就会把你的思想打扫干净。或者也可以说,它会被你的思想添上翅膀,得以翱翔。而如果我的思维对准目标,就会折断这对翅膀,于是忧伤只能在我的脚下或在地上爬行,不再出现在我眼前。不过糟糕的是,我们总想让自己的忧伤展翅高飞。
191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