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一年的冬天,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里斯德教授把瓦特请到他的研究所办公室,他们寒暄几句后,教授便把话题转到正题上来。他说:“瓦特先生,我今天特地请你来,是想请你帮我一个忙。我试制的一部机器的设计图纸,昨天发现已被人偷拍过。这部机器精密度相当高,其中有一些零部件的制造是偷拍者难以胜任的,你的手艺精湛,偷拍的人日后一定会来求你帮助解决的,到那时,请你……”
老教授说到这里,他的助手端着两杯咖啡推门走了进来。教授一看,立即中止谈话。
助手放好咖啡后没有说什么就出去了,稍后又提了一只水壶进来,把它放在火炉上,然后又往火炉里添加一些木炭,临走时还很有礼貌地对瓦特说:“瓦特先生,咖啡已不大热,请趁热喝了!”说着,便顺手把门关上走了。
老教授听清他的助手已走远了,便站起来走到房门前,小心翼翼地用钥匙把门反锁上。回到座位坐下后,小声地对瓦特说:“这样,再也不会有人进来打扰我们了。现在,我连自己的助手也难以信任。”
老教授呷了一口咖啡后,向瓦特详细介绍机器设计图纸被偷拍的经过,并要求瓦特如果有人拿这一设计图来请教时,立即告诉他。
瓦特边听边喝咖啡。不知怎的,他渐渐地感到头晕、乏力。
“一定是咖啡里放了安眠药。”聪慧而机智的瓦特马上意识到是有人搞的阴谋,但是,为时已迟。再过了片刻,瓦特觉得浑身麻木,便昏昏沉沉地靠在沙发上睡着了。
等到瓦特醒来时,他连喊了几声老教授的名字,可是,总叫不醒。瓦特站起来一看,老教授已倒在沙发上死去了,舌头伸在嘴外,两眼睁得大大的。再仔细一看,发现老教授的颈上扎着一枚约5厘米、带有软木塞的针。这针分明是枚毒针,致使教授在短短的时间内死去。
这时瓦特已完全清醒了,他细细一想,这件凶杀案完全是预谋的,于是他决定不惊动任何人,亲自侦察破案。他想,在咖啡里投放安眠药,可能是教授的助手所为。可教授颈上的毒针又是谁扎的呢?他从查看房间的环境入手,看了看办公室的门,门仍然关着,老教授的钥匙原样插在锁眼里,显然,从教授的助手提来水壶后,就再也没有人进来过。再看看四周的所有窗户,也都全部紧闭着,办公室成了全封闭的了,毒针从办公室外面投射进来也是不可能的。瓦特搓着双手,在房间里踱来踱去,苦苦地想着。一会儿他望望天花板,一会儿又看看地板,都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后来他把眼睛落在那直冒着蒸汽的水壶上。凭借职业的本能,他明白了,终于悟出了是教授的助手运用蒸汽的原理干的。教授的助手先把插有毒针的软木塞轻轻塞在水壶嘴上,然后放在火炉上,壶嘴正对着教授所坐的位置和他颈子的高度。当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壶内的蒸汽压力不断增加,到了一定程度时,软木塞带针迅速飞出,毒针便有力地扎在教授的颈上。
瓦特把自己侦查的初步结论报告了警方。经过警方进一步的侦查和对教授的助手的审讯,证实了瓦特的结论,案件终于破获。原来,教授的设计图纸是他的助手偷拍的,而后又怕教授追查,妄图独占这项发明的专利权,才制造了这一毒针案。
钻石疑案
相传,在18世纪的法国巴黎,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在巴黎市中心开设有一家珠宝行。珠宝行老板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名叫“考尔比”。考尔比经营这家商行已三十多年了,商行的规模在巴黎城同行业中是数一数二的,它的声誉蜚声整座巴黎城。商行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有一年,商行从东方的印度采购到一颗世上罕见的钻石。消息像插了翅膀迅速地传播开来,一下子轰动了全城,市民们都想一睹为快。
一天,三位顾客——莫尔、埃罗、桑特同来珠宝行参观。老板考尔比热情地欢迎他们的光临。寒暄一番以后,考尔比便把三人迎入珍藏室。老板边介绍,边打开珍宝箱,那颗乌黑透亮的钻石,使来客赞不绝口。老板盖好珍宝箱后,又谨慎地用一张粘满浆糊的白色纸封条封好,然后把客人领到客厅叙谈。
当客人们坐定后,考尔比先后给三位客人各送上一杯咖啡。在客人们端咖啡杯时,考尔比发现三人的右手手指上都有点小伤:莫尔的食指稍有发炎;埃罗的拇指曾被毒虫咬过;桑特的中指则被刀划破。看来三人的受伤手指在来访前都用不同的药水涂抹过。
宾主边品尝咖啡,边无拘束地闲谈着。当他们谈兴正浓时,考尔比的老朋友、化学家德维尔前来拜访。经考尔比介绍,化学家与三位客人一一握手问好。
化学家德维尔是一位健谈的人,因而,宾主五人叙谈的气氛更加热烈,谈论的内容也十分有趣。席间三位客人都有事先后外出,但是,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回到客厅,并且依旧谈笑风生。当客人们再次谈起那颗罕见的钻石时,化学家德维尔也想一饱眼福,便请主人领到珍藏室参观。当主人撕下湿漉漉的白色纸封条、打开箱盖时,意外地发现钻石不见了。他伤心地喊了一声:“我的上帝呀!”就昏过去了。沉着机智的德维尔唤醒主人,询问了整个过程,又察看了一下现场和封条后,便安慰老板说:“不用着急!我会帮你把事情查得一清二楚的。”
化学家搀扶着考尔比回到客厅后,向三位客人宣布钻石失踪了。三位客人个个神情自若,像是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似的。
化学家用锐利的目光从三人的手指上迅速扫过,然后对埃罗说:“是你偷走钻石的!”
“凭什么判定我偷走钻石?”埃罗强掩饰着内心恐慌反问。“你那呈现蓝黑色的拇指。”德维尔十分有把握地回答。原来,德维尔刚到客厅,与三位客人握手时,就发现他们手指各涂有不同颜色的药水:莫尔的食指发炎,涂紫药水;埃罗的拇指毒虫咬肿,抹碘酒,呈黄色;桑特的中指被刀划破,擦红药水。如果钻石是莫尔或桑特偷的,他们在启封条和贴封条时,在湿白纸条上会留下紫色或红色的痕迹。而埃罗手指抹过碘酒,他在启封条和贴封条时,抹过碘酒的拇指与封条上的湿浆糊接触时,碘酒中的碘与浆糊中的淀粉起化学反应,使原来碘的黄色呈蓝黑色。德维尔看到白纸封条上留有蓝黑色痕迹,又见到埃罗拇指上也有蓝黑色,便以此为据作出这一判断。
杀死拿破仑的凶手
拿破仑·波拿巴出生在地中海的科西嘉岛,在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他在战争中初露头角,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收复国土和镇压王党叛乱的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威望日高,并逐步登上政治舞台。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强盛一时。由于他对外战争,对内掠夺,引起了欧洲国家人民的反抗。1815年,欧洲“反法盟军”攻入法国,拿破仑被迫退位。从此,他成为一个囚犯,在大西洋圣海伦娜岛上度过了五年半的流放生活。
拿破仑在被监禁期间,多次控告英国看守企图谋杀他。他怀疑那位英国看守在他的食物中放入了氧化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砒霜,欲使他慢性中毒而死。
在拿破仑去世前不久,应几位崇拜者的请求,拿破仑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送给他们作纪念。后来这绺头发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中收藏。
不久,拿破仑去世了,他死于什么原因,成了历史上悬而未解的疑案。
18世纪时,氧化砷是一种常用的毒药。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当时还没有办法从受害者的身体中测量出氧化砷的存在。到19世纪,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如果长期少量服用氧化砷,不但会引起中毒症状,还能在受害者的头发中测量出微量的氧化砷。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对拿破仑的死因进行了分析,把放射化学分析——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用在了这一历史疑案上。
科学家们从历史博物馆中借出了这绺头发,并对它进行了化学分析。取一小部分头发进行中子活化,再用仪器测量出从头发中放出的β射线的能量及半衰期,进行计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些头发中发现了氧化砷的存在。而且,在头发根部的含砷量比发稍一端要多。有人怀疑那位英国看守在给拿破仑的食物中放过氧化砷。但是从那位英国看守的辩解词中了解到,拿破仑生前用过的黑色头油中含有氧化砷。
科学家们分析,不可否认,在18世纪时,生产的所有化妆品中都含有铅、砷等一些重金属元素。拿破仑头发中的砷很可能来自他使用过的黑色头油。
拿破仑头发中的砷到底是来自他吃进体内的氧化砷还是来自他用过的润发油,至今仍是个悬而未解的谜。
神秘的“纵火犯”
1854年5月30日傍晚,英国皇家海军“欧罗巴”号战舰舰长从皇家海军司令部出来后,便急匆匆地赶路返回军舰的基地。今天他的军舰奉命驶往某地执行一项紧急战斗任务,军舰必须立即启航。这次战斗任务十分特殊,军舰还必须另外加载60名骑兵和60匹战马。由于这是一次远航,还得同时带上足够的饲养战马的草料。因军舰本来是一艘战斗舰,货舱不多,所带的草料只好勉强储藏在弹药舱隔壁的一个狭小货舱里。草料多,货舱小,整个货舱被装得严严实实的。
一切准备妥当,军舰在夜幕中驶离基地,开始它的远征。两昼夜过去了,军舰的航行活动正常。就在第三个夜晚到来时,事情发生了。
那天傍晚,水兵和骑兵们吃好晚饭后,便来到甲板上乘凉、散步。夕阳西沉,万顷碧波被落日映成紫色,波浪被余辉射成银花,光华灿烂。此时此刻,伫立在甲板上,迎着习习凉风,观看着这美丽的晚霞,真使人心旷神怡!
正当水兵和骑兵们陶醉于这一令人迷茫的暮色的时候,忽然值勤的水兵一声惊叫:“货舱起火了!”火光就是命令,原来悠闲在甲板上的士兵们眼明手快齐动手:有的提起取水的水桶,有的端来日用的脸盆,一起向着起火的货舱涌去。但是,这些行动都无济于事,当士兵们刚赶到起火现场时,还来不及送水,便“轰隆”一声,草料隔壁的弹药库爆炸了。顷刻间,整艘“欧罗巴”号战舰,就置身于一片火海中,随后不久便埋葬于海底,战舰上的军官、水兵和骑兵、战马无一幸存。
英国皇家海军司令部保安部门对“欧罗巴”号战舰“纵火”案件十分震惊:“欧罗巴”号战舰启航是秘密进行的,这个情报是无法传到敌方,不可能遭受敌舰袭击的;“欧罗巴”号战舰这次军事行动,从舰长接受命令到战舰启航这段时间不过才一小时多些,战舰内外合谋“纵火”也是困难的。难道是战舰上的水兵不忠实吗?也不是,因为战舰上的武器是高度机密的,上舰的水兵的挑选是十分严格的。那么“欧罗巴”号战舰的“纵火犯”是谁呢?
根据保安部门提供的现场案情材料,一批司法鉴定专家正在秘密进行案情分析。经过专家们一番分析和取证,一致认为“欧罗巴”号战舰的“纵火犯”是储藏在小货舱里那批饲养战马的草料。
也许有人感到纳闷,没有人去点燃这批草料,怎么会自行燃烧呢?要想了解草料自燃,还得从氧化反应说起。
在化学上,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像上面所说的草料自燃就是这种氧化反应的结果。这种草料大量堆积在不通风的货舱里,在室温条件下便进行缓慢而持续地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进而使草料温度逐渐升高,氧化反应加快,最后温度达到草料的着火点时,草料便不经外来点火而自发地发火燃烧起来。“欧罗巴”号战舰就是由于这种自燃而遭受到整艘战舰覆灭的。
化学魔术师
一百多年前的一天早晨,瑞典化学家柏齐利阿斯离家去实验室时,妻子再三叮咛:“今天是你的生日,晚上宴请亲友,祝贺你生日。记住,下班后早些回来。”柏齐利阿斯向妻子点了点头,便上实验室去了。
柏齐利阿斯教授是一位做学问的人,工作十分认真,有时实验不好间断,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几十个小时,有时二三天,甚至一个星期都没有离开实验室一步。今天的实验十分重要,也很有意义,因此,早晨踏进实验室后,他的心思完全沉浸在实验中,把晚上生日宴会忘得一干二净,直到他妻子玛利亚赶来实验室叫他时,才恍然大悟,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一进门,他的亲朋好友纷纷围过来举杯向他祝贺,柏齐利阿斯顾不上洗手就接过酒杯,把斟满的一杯红葡萄酒一饮而尽。当他抹了抹嘴角时,却皱起眉头喊起来:“玛利亚,你怎么把醋当酒给我喝?”老教授这一喊,把玛利亚和客人都给愣住了。玛利亚感到蹊跷,摆在宴会桌上的这瓶酒分明是红葡萄酒,他怎么说成是醋呢,莫非今天他给化学实验搞昏了头?为了证实这酒是红葡萄酒,玛利亚又给大家斟了一杯品尝,客人喝过后,个个深信不疑地表示:一点儿也没有错,确实是又甜又香的红葡萄酒。听了大家的一致意见后,柏齐利阿斯随手将刚才大家喝过的那瓶红葡萄酒拿过来,为自己斟满了一杯,喝了一口,仍是酸溜溜的。玛利亚将它端过来试喝了一口,酸得吐了出来,说:“甜酒怎么一下子变成了酸醋呢?”客人纷纷凑近过来,观察着、猜测着这魔术般的“神杯”发生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