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3900000018

第18章 青史留名(2)

他们一同去见魏明帝,奏明此事。魏明帝虽然对管理朝政庸碌无为,但对游玩奢侈之事却兴致甚浓。他以前也听说过古代帝王出行时有一种先驱车,叫指南车。车上站着一个木人,伸臂南指,不管车子怎么转动,木人手臂总是指向南方。他虽未曾考虑过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但现在听马钧说他可以为自己造出一台来,想到自己以后也可享受用指南车开路的气派,便立即下旨命令马钧重造指南车。这样,马钧不但获得了充足的材料、上等的工具,而且由于皇帝准奏,宫廷内的能工巧匠都可以由马钧调配了。

经过马钧的苦思冥想,终于弄清了指南车的动作原理,然后开始设计机构,并画出了设计图。在工匠们的帮助下,没有多长时间,终于制成了指南车。这下,高堂隆和秦朗无话可说了。

尽管受到人们的称赞,但马钧却是一个从不爱炫耀自己的人。当时的一位著名地理学家裴秀,第一次见到马钧后,见其言语迟钝,便对人们给予马钧的赞扬不以为然。他自恃知识广博,要找马钧辩论。马钧听说后,便有意避开他。裴秀更加得意了。马钧的朋友傅玄听到此事后,便找到裴秀,对他说:“你擅长的是说话,马先生擅长的则是智巧。你用自己的擅长去攻击马先生,当然会占上风。要是你和马先生较量智巧,未必能占上风!马先生非常谦虚,不愿和你纠缠,所以一直避开你,你还不知道吗?”裴秀听后也觉得有些惭愧。

自马钧制成指南车以后,朝廷上下都逐渐佩服马钧这位很有智巧的人,“天下服其巧矣”。

发明龙骨水车

马钧虽然有许多杰出的发明创造,却始终也未能受到封建统治者们的重视,反而常常受到阻挠和蔑视,才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马钧的好友傅玄曾慨叹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墨翟,近时的张平子(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墨翟为时所用,有益于世;平子虽任侍郎,马先生虽为给事中,但都没有做工官,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用人不能尽其才,实在太可惜了。尽管如此,马钧并没有过多计较,而是在完成了指南车的制造之后,便又开始了一个造福于子孙后代的构思,即要发明一种新的灌溉机构——龙骨水车。

离马钧在洛阳的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坡地,由于地势较高,无法引水灌溉,一直荒芜着。马钧觉得,如果能解决灌溉问题,则将是一片好菜地。由此,又萌发了他要发明新的灌溉机具的想法,并开始了对以往的灌溉工具的研究。

我国在东汉以前的主要提水灌溉工具是桔槔和辘轳。桔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应用,实际上它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提水装置。它是在井旁支一个木架,在木架上安装一根结实的木杆,木架将木杆分成短端和长端,短端系着木桶,长端坠个石块。当桶向上提水的时候,由于杠杆和坠石的作用,便比较省力了。辘轳则是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提水灌溉工具,它特别适用于深水井。但无论是桔槔还是辘轳,都不能连续灌溉,且效率也很低。马钧在研究了原有灌溉器具的基础上认为,只有使提水工具连续动作才能提高灌溉效率。为此,他开始了新的设计和试验。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终于制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器械——龙骨水车,完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一项发明。

龙骨水车又叫翻车、踏车或水车。其构造是这样的:用木板作一个长约6.6米、宽约1.32~2.31米、高约0.33米的木槽,在木槽的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大的带齿轮轴,轴的两端安装可以踏动的踏板。在木槽的另一端安装一个比较小的齿轮轴。在两个齿轮轴之间安装上木链条(即所谓龙骨),木链条上栓上串板。这样,在灌溉农田的时候,就把木槽的安有小齿轮轴的一端放入池塘或河中,人只要踏动大齿轮轴上的踏板,就可以使串板在槽里运动,刮水而上,实现了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的目的,并且可以“更出更入”,循环不息,能连续不断地提水。龙骨水车比原来的提水工具效率提高近百倍。特别是由于它的结构轻便灵巧,妇女儿童都能踏转,所以很受欢迎,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

一千多年来,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溉工具,在我国的农村被广泛的应用着。甚至在今天,江南的一些地方仍在使用着。

马钧的一生虽有过许多的发明创造,但一直未受到当时的统治者、官府的重视。然而,他的发明却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后人敬仰他,称颂他为“天下至巧”。马钧已作为“巧思绝世”的机械发明家永远载入史册。

中古时代的天文学巨星郭守敬

在世界历史的中古时代,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时期,古希腊天文学的光辉被淹没了,天文学似乎出现了千年沉寂。当时,亚洲的中西部、埃及和西班牙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区,天文学还比较发达。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天文学在上古时代诞生后一直沿着自己的道路独立地发展着,在这过程中出现过许多著名天文学家,本文所介绍的郭守敬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在世界上同一时期,他的天文学成就也是极其突出的,他不愧被誉为中古时代的天文学巨星。与此同时,他还以治水方面的卓越贡献而彪炳史册。

少年显天赋

13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的南方由南宋王朝统治,而北方由日益没落的金朝和日益强盛的蒙古汗国统治。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成吉思汗之子、蒙古大汗窝阔台灭金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在这之前三年,即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本文主人公郭守敬出生于邢州的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他出生时邢台已为蒙古汗国所辖。

郭守敬号若思,其父亲大概在他出生后不久便去世了,所以郭守敬由其祖父郭荣抚养长大。郭荣粗通五经,熟谙数学、天文、水利等多种学术,给郭守敬以深刻的影响。少年的郭守敬不爱和年岁相若的孩子们嬉戏,而热衷于读书和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据记载,他在十五六岁时曾获一幅《莲花漏图》,莲花漏是当时计时仪器壶中较先进的一种。因战乱,那时已很难见到实物,郭守敬仅凭此图加以琢磨,很快弄懂了它的原理。后来,在他31岁那年,据少年时的记忆独立研制出一台莲花漏。

郭荣有位老朋友刘秉忠博学多才,深通天文、算学、音律、术数等各种学问,受到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亲王的器重,把他留在亲王府内当谋臣。大概在郭守敬十七八岁的时候,刘秉忠回家乡邢州奔丧。3年服丧期间,他带了一位名叫王恂的少年到邢台县以西100多里的紫金山闭门读书。郭荣听到这个消息,立即把郭守敬送至刘秉忠门下进修,王恂比郭守敬略小几岁,他们两人成了师兄弟和好朋友。3年后两人的学业都大有长进,刘秉忠对他们很赏识。

大概正当刘秉忠3年服丧期间,忽必烈亲王听取了另一谋臣张文谦的意见,派良吏去治理地处南北要冲但因长年战乱而农业凋零的邢州地区。张耕、刘肃被派到了邢州,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其中整治水道也为措施之一。邢州城的北郊有3条河流顺着地势从西向东流,最北的一条河道因泥沙堆积而淤塞,河水破堤泛滥,形成一片泥淖,中间的一条连河上架的石桥都陷于淤泥中,日子一久,连桥的所在处也找不到了。张耕、刘肃打算治理河道、修复石桥,便命年方21岁、刚师从刘秉忠3年后回家不久的郭守敬负责勘查和工程的治理设计工作。郭守敬通过现场实地勘测,提出了治理设计方案。根据他的方案,官府征调400多民工,挖出淤泥,疏通河道,使3条河流各有归宿,通行无阻,连埋没多年的旧石桥也被顺利地挖了出来,重新架设在河上。去往北方的大路上,过往行人再也不用艰难跋涉于泥淖之中了,河流也得以通航,农田又得到了灌溉之利。这项工程的顺利完工,首次显示了郭守敬在治水工程方面的杰出才华。

治水专家

蒙古蒙哥汗元年(1251),蒙古王公大臣拥立成吉思汗之孙、窝阔台之侄蒙哥为大汗,于是蒙哥成了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者。蒙哥把包括邢州一带的广大汉族居住地区的军政大事全部交给其胞弟忽必烈亲王掌管。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他召来在家乡守丧的刘秉忠。蒙哥汗三年(1253),他又让19岁的王恂担任其次子的伴读。郭守敬暂未进入仕途,他留在家乡潜心研究学问。

蒙哥汗九年(1259)秋,蒙哥汗在攻打四川合州的战役中阵亡。翌年,忽必烈在一些蒙古军事首领的支持和汉族谋臣的策划下,打破大汗应由王公大臣推选的蒙古传统,抢先自立为大汗,建都于开平(后称上都,在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上都河北岸),并参照中原传统,下诏用年号纪年,这年便是中统元年(1260)。张文谦被封为“左丞”,不久又特派他兼任大名路(今河北省西南部地区)和彰德路(今河南省东北部地区)宣抚使。张文谦来到自己家乡邢州,诚恳邀请郭守敬出山做他的助手。

当时,忽必烈的军事力量主要用于蒙古族居住地区,与他的汗位争夺者阿里不哥和海都等人打内战。忽必烈十分需要一个巩固且能保障军需供应的后方。因此,发展农业生产成了大名路、彰德路宣抚使张文谦的主要任务。郭守敬认为,治水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一个根本问题。在张文谦的支持下,郭守敬在大名路、彰德路两地区的各处奔波,认真勘察河流水渠分布,仔细研究地势地形,周密考虑引哪条水、修哪些渠、能增加多少灌溉耕地的面积等问题,最后逐渐在头脑中酝酿出一套整治水利的地区规划设想。

张文谦任大名路、彰德路宣抚使仅一年左右,便奉忽必烈之召返回都城开平。中统三年(1262),张文谦向忽必烈推荐了郭守敬,称许他“习知水利,且巧思绝人”。忽必烈很快召见了郭守敬。郭守敬向忽必烈汇报了自己在大名路、彰德路两地区的水利勘察情况,提出了6条治水建议,并详细阐述了每条建议中的工程方案及其效用。这些建议的实施,将对发展燕京(今北京市)以南、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的农田水利灌溉和水上运输带来极大的好处。忽必烈对此深感兴趣,他当即派郭守敬担任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让他经办各地河道水利事宜。翌年,郭守敬又被提升为佩带银符的副河渠使。

郭守敬的6条治水建议未能一一得以实施,原因是在他的第一条建议获准付诸实施之后,朝廷又派他去执行别的任务。中统五年,忽必烈更改年号,改称这年为至元元年(1264年)。这年初夏,郭守敬被派到西夏一带去视察河渠水道。几个月后,忽必烈决定建都燕京,并将其改称为中都。接着张文谦被派任西夏地区行政长官。西夏位于沿黄河的河套平原,一向是西北重要农耕地带,很早就开凿了许多灌溉渠道,但那时这些河渠大多已年久失修。在张文谦的领导下,郭守敬以副河渠使的职衔负责筹划整修西夏古渠,计划制定后,得到许多当地官员的支持,民众也踊跃参加。不到一年时间,不仅疏浚了旧有河渠,还开辟了几条新渠,同时设计修建了许多水坝、水闸来控制和调节河渠的水量。于是这一带出现了渠水四达、稻麦丰收的景象。后来,西夏人民特意在当地建了一座生祠,来纪念他的功绩。

至元二年(1265),郭守敬回到中都,忽必烈升他为都水少监,这是掌管全国治水的中央官署的副长官。郭守敬升任都水少监时期,中都日益成为蒙古汗国的政治中心。但从华北平原利用天然水道和运河只能到达离中都四十多里的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从通州到中都原先虽有一条运河,但因所引水源太小,流量有限,无法通航,有时甚至河水干枯,因此通州和中都两地间只能依靠陆路运输。郭守敬提出改引卢沟河之水为运河水源的方案,为防河水暴涨,还提出了开凿减弱水势的减水口的补充建议。经忽必烈批准,此计划得以实施。但在至元三年(1266)完工后,并未完全解决水路运输问题,主要原因是卢沟河挟带泥沙太多,运河上不能加设可调节流量却会阻碍泥沙冲走的水闸,同时由于引水后水流湍急,巨大的粮船无法逆流而上。但它对两岸农田的灌溉则起了很大的作用。

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建国号大元,中国历史上的元朝便从这一年正式开始起算。翌年,忽必烈将中都改称大都,成为元朝的统治中心。郭守敬于至元八年升任为都水监,即掌管全国治水的中央官署的正职长官。至元十三年(1276),忽必烈将治水部门并入工部(掌管各种工程、水利等事务的中央官署),郭守敬被封为工部里的高级官员工部郎中,仍分管河工水利事务。郭守敬在任都水监和工部郎中任内,做了大量工作,勘察和治理过的河、渠、泊、堰以数百计,他还奉命沿着黄河和黄河故道测量地形,掌握了黄河以北纵横数百里地区内地势的起伏变化,并绘出地图,注明情况。

在长期负责河工水利工作中,郭守敬逐渐形成了地形相对高度的概念。元代齐履谦著的郭守敬传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中说,郭守敬“又尝以海面较京师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地形高下之差”,即尝试拿海平面作标准来比较大都到汴梁不同地方的地势高低之差,这是当今地理学中“海拔”概念的最早应用,也是他长期水利工作中的一项创造性成就。这一概念的提出远比西方为早。

同类推荐
  • 世界帝王之谜总集

    世界帝王之谜总集

    《世界帝王之谜总集》介绍了有关政治人物的谜案,内容有华盛顿死因之谜,丘吉尔生日宴会预险之谜,密特郎枪击案之谜,罗马皇帝提比为何甘为平民,伊丽莎白女王为何终身不嫁等。
  • 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一

    探索未知丛书-化学天地一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站在巨人肩上-从波义耳谈化学元素

    站在巨人肩上-从波义耳谈化学元素

    本套《站在巨人肩上》丛书,共30本,每本以学科发展状况为主脉,穿插为此学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杰出科学家的动人事迹,旨在从文化角度阐述科学,突出其中的科学内核和人文理念,增强读者科学素养。
  • 科学我知道——Why生命科学

    科学我知道——Why生命科学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生命科学学科发展趋势、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世界的基本结构等。
  • 节俗知识

    节俗知识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生活习俗差异很大,所谓“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但尽管风俗不同,节俗却有很强的兼容。《节俗知识》一书为你详细介绍了众多非常独特、有趣的民族节俗,书中语言简洁,文字清新,内容丰富,知识广博。
热门推荐
  • 妖灵纪里的甜心大人

    妖灵纪里的甜心大人

    麻烦的事情,通通给姐消失;讨厌的事情,全部给姐回避!傲娇正太快让姐摸摸头,腹黑人类快给姐闭上嘴。甜心大人?别叫这个,要叫姐女王大人!……醒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不能如愿。什么时候竟跟这么多人扯上了关系?但是,这种感觉还不错。什么?!幕后操控者是一个病娇,还是想要寻找的那个曾经的挚友?在“甜心大人”的各种呼声中,她内牛满面,其实她曾经也是个普通人。只是,一不小心,就出了名。————某作者:其实某是想写zhiyu文啊……
  • 朝阳年代

    朝阳年代

    每一场伟大的变革,都埋藏着一场伟大的妥协。站在时代的拐点,要么迎着逆风昂扬向前,要么逆向潮流终被淘汰。这是一个关于变革,关于理想,关于奋斗的故事。我们之所以要改变,是因为旧有的东西,拖住了我们前行的步伐。时代从来只会摒弃那些因循守旧的守灵人,而历史从来只铭记那些前行变革的探路者。
  • 弃妃复仇记

    弃妃复仇记

    从一开始的不争不抢,到后来的复仇,一点点的血腥让她变成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身边男人都心甘情愿的为她去死,她颠覆朝纲,只为雪耻报复。她要让那个又爱又恨的人,万劫不复,要让那个曾经令她一无所有的人也尝尝失去的滋味。
  • 傲血传说

    傲血传说

    九洲灵界,种族万千,唯有神立足不败之地?神为主宰?我君凌血,今生不惧天地,不惧死亡,我身即道,我行即法!天地谁主沉浮,天下吾为主宰,傲世九洲!
  • 我不想当野王

    我不想当野王

    男主闫景笙,女主时榆。锦生的时光都予你。前期电竞文《王者农药》,后期可能更多的是生活,同时是一本有战力的小说。
  • 后宫:刘娥传

    后宫:刘娥传

    都道深宫人人恋,奴叹宫闱事无常。多少年恩仇纠纷,多少年爱恨交织,多少年悲喜同在,我刘娥,不过是一个弱女子。愿得一人心,丁谓却遭意外横死;白首不相离,夫郎却与我离离合合;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却辜负了他待我之情。昔日姐妹,今朝便成仇敌,我不为史册留名,只为大宋江山。既已为皇后、太后,当为我朝百姓安康!面对昔日情人,纵是钢刀在手,怎奈你祸乱朝纲,亦得诛之!刘娥,一个传奇女子,倾国倾城貌,一个回眸,倾尽天下多少男子为她而醉,一个转身,又使满朝文武称拜。她一生勤俭助帝,死后为何还留下狸猫换太子的讹传?刘娥一生传奇,笔墨渲染,请看大宋一场腥风血雨……
  •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收录蔡骏早年中短篇小说十九篇。作者在时间和空间的迷宫中寻找永恒之爱,然而爱情之花花开有时,人类注定长怀无法解开的忧愁。“爱人的头颅”千年不朽,灵魂长驻其间,千年来他只爱一个女子;她与“爱人的头颅”长相厮守,直至进入坟墓,爱尽今生。神秘的白猫化作美女夜夜来伴,“恋猫”之人是否能放下南泉和尚的那把屠刀?烽火连天,“一封家书”一路平安,两地之人已生死相隔。白衣女子轻轻地绕过卫兵,走上了城门。她来到高高的城垛边,整个城池和城中央巍峨庄严的宫殿都在眼前。你们顺着长长的城墙根看过来,可以看到她缓缓拉动吊着人头的绳子,直到把那颗人头捧在怀中。
  • 异界最强反转系统

    异界最强反转系统

    “什么垃圾,敢在我堂堂内门第一弟子面前嚣张跋扈!看我一剑取了。”天剑宗一身白衣,手持青云日月剑的剑无情正一脸无情的说着。可他话还没说完,就只听天空回荡两个字“反转!”取了你这个小可爱~”剑无情突然面露娇羞,直接扔下了手里至宝,一把将林云搂入怀中。林云穿越到了玄幻仙界,获得反转剧情系统!打不过别人?那就不打!不打,就是和平!“仙界和平是我的人生理念,装装逼跳跳舞才是我的中心思想!”
  • 嗜血新娘的三嫁姻缘

    嗜血新娘的三嫁姻缘

    她穿越千年原是为他人再续前缘,怎奈命运捉弄,芳心暗许,几多痴情却换不得一片真心,原本他碍于世俗,想得却不可得,只得收敛心性,远远旁观。不料峰回路转,回到前世,她深陷死局却又无所依攀,如此誓要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出身侯门,世袭武将,却背弃世俗,一念执着,到头来却遭背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乃书生

    我乃书生

    曾是万古第一神灵,却不懂相思为何物。宁舍己身,只愿当一个凡人,体验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我虽手无缚鸡之力,但我读尽天下书,知晓万古长青,学尽天下武学。我可平八荒,可推四海,可掌乾坤,可逆苍穹。我乃万古星空第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