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出房门,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来自各个国家的到棉花城旅游的年轻人,在宾馆的大厅里举行疯狂的派对。大概也是无法忍受这让人厌烦的天气,于是只好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自娱自乐。
主持派对的男孩看起来像是来自美国。他穿着具有夏威夷风格的花纹大衬衫和黄色的休闲短裤,拿着黑色的话筒在一个很小的舞台上鼓励大家表演节目,时不时还拿起身边的啤酒瓶,对着瓶口咕嘟喝上一口。
舞台底下的人,有些随着挂在天花板上的两个音箱播放的电子舞曲翩翩起舞,有的拿着一杯饮料互相碰杯聊天,还有的干脆什么也不玩,自己带一本像是小说名著似的厚厚书本躺在沙发上阅读。我很佩服这些人在如此喧嚣的环境下还可以这么闲适地阅读图书。
大厅的餐桌上摆放着各式的美食:西班牙烧考、日本料理、意大利面条……如同世上所有的美食均在此聚会。酒杯和酒瓶零散地摆放在桌面上,折射出五光十色的氛围。
关上房门,我又会回到寂静中来。除了感觉到窗外的空调机嘟嘟嘟嘟地转动带来与外界不一样的温度外,其余的,光线、声音、景物的呆滞程度,都是惊人的相似。
每天,我大概的安排就是,吃过早饭以后,打开电视机,看着画面,根本不记得当时放的节目,像是在看另外一台电视。吃过午饭,下午基本上是发呆。发呆到肚子饿了,去吃晚饭,看一会《存在与虚无》,洗个热水澡,便睡觉。
像是在画一个圆圈。
我会经常看表。惟一能让我想起的就是无数次的抬头看洁白的墙壁上挂着的猫头鹰时钟不大的表盘。在每次关闭电视不知该如何是好时,在每次发呆之后突然感觉周围的光线变换时,在无法决定的时时刻刻。
表却从未变过。
时针、分针、秒针,没有一刻停止工作。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某个5点21分36秒的早晨。我决定去找猫。
棉花城的热气还在蔓延和继续,但是猫总是在我思维的空隙出现。一闪而过的情况有过,带着某件我熟悉的童年物件的情况也有过。反正,它总是在幼儿园的角落里用发光的眼神看我,说道:快来找我吧。
内心也好象在冷气密布的房间里涌现出许多激烈的泡泡,似乎是越来越多,整个房间、整个视线范围内到处都是。
没什么好说的,猫在等我,而我也要去找猫。
我趁着早上稍微凉快一点的天气,穿一件白色的有着米奇老鼠图案的衬衫,一条淡蓝色的短裤,走上街道,向着猫召唤的方向行进。
在清晨的街道上并没有见到路人,并没有见到太阳刺眼的光球。远处有一层橘色的光雾,像是加了水的颜料,没用多少力气,只是随意地点画几下,它们就粘在上面,永远都不掉下来。周围的光线都来自那里,像有什么巨大的发光机器在天空的幕布后边启动。冰冷的寂静也荡漾着一种隐秘的气氛。
虽然从我住的宾馆到幼儿园的路途并不遥远,但是为了光顾印象深刻的糖果店,我特意绕开近道。经过睡梦中的若干房屋,在轻轻薄薄的雾气里移动脚步。兴奋感伴随距离的减少而成反比例增加。仿佛是又要品尝到遗失已久的美味,一种甜甜的液体,有点像用矿泉水泡制的水果。一想到这里,我走起来如同被赋予了强大的动力,不一会儿,便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糖果店。
面前的糖果店已经被重新装修过,换了外表,连糖果也不卖,而是出售房产。
它有了新的名字,叫“名氏地产销售有限公司咨询处”。
我对这种现实有两种接受方式;一种是宁可相信糖果店仍然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消失,只不过是从一个地方被搬运到另一个地方,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将糖果卖给小朋友和大朋友;另一种是即使这个地方现在是出售房产,但是还兼做糖果生意。比如,如果成功完成一笔交易,公司的人就会给顾客赠送一包糖果,糖果由原先糖果店的原班人马制作。简单地说,糖果屋存于地产销售有限公司的内部,成为其一个部门,专为公司提供糖果礼物。
但是仔细想来这两种方式也都存在着不能忽视的漏洞。两个漏洞像是细胞合成一样又联结成一个漏洞,仿佛一张大的嘴巴。
我有些沮丧。但是不能长久地停留于此来推测糖果屋和地产销售有限公司的所属关系以及存在的可能性。
好在还有猫。
猫在从糖果店到幼儿园路途的思维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它时而摆摆金黄色蓬松的大尾巴,时而用蓝色的眼睛望着我。
不知不觉,我走到幼儿园门口。
时间还是清晨,手表上显示的是7点02分。
雾气一点也没有散去的迹象,一切皆属迷蒙。
幼儿园已经安静地在生锈的红色铁门后边露出清秀的脸。
9
魏茨博士的讲稿《我们该有的方式》讲稿节选:
……今天允许我们说,许多世纪以来令人不安的肉体和灵魂问题对我们来说已失却其玄学价值。研究这个问题的哲学家、医生和自然科学家们的基本观点日趋一致。笛卡儿认为不存在一种能有确定地点的灵魂实质,这种看法已成为不言而喻的,因为无论在大脑或人体部分都没有一个汇合所有敏感的神经纤维和发生一切神经过程的中心位置。但认为心理现象只存在于“意识”中,并且它仅仅与大脑皮层有关的观点却是笛卡儿学说的根本性错误。精神病医生的深入研究告诉我们,影响人类“性格”基础的决定性心理作用,尤其是一切属性生活和情绪范围之物,迄今我们认为是最基本和原始的心理形式,其实类似的心理过程根本不在大脑里,而是在脑的基本部位。局部发生在第三脑的中心灰色洞穴,另一部分发生于丘脑,后者作为感觉和性生活之间的中心路线而起中介作用。
今日又成为内心生活在生理方面的平行场所者正是全身,肯定不是头脑。笛卡儿的观点,即一种灵魂实质与一种肉体实质在外部结合在一起,根本不能再当真。这本是同一个生命,当它“活在里面”时具有心理形态,而在另一方面活着时便具有肉身的形体。人们却不提出相反的论据说,“自我”本来就是一体,而肉体却是复杂的“细胞群体”。当今的生理学已完全排除细胞群体的观念,正如它已与如下基本观点决裂一样,即神经系统的功能仅仅是积累地,即并非整体地表现,它们每次都在出发点上受严格的地点和形态方面的规定。
正如康德所设想的那样,就实质而论,生理和心理的生命过程是完全相同的。其差别就在现象上。但如观察其结构法则和过程的节奏,则二者在现象上也完全相同。两种过程(生理的和心理的)都不是机械性的,两者都努力趋向完整性这一目的。就生理而言,借以发展的神经系统的环节越低(不是越高),它就越多;同样,心理过程越简单,它便越完整和目标明确。两种过程只不过是一个超机械的生命过程中因为其功能和配合上各异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称为“生理”和“心理”者,只不过是在观察同一个生命过程中的两个面。有一种“内在的生物学”和一种“外部的生物学”。
现在我们从基督教劳动伦理来谈谈“个体性”问题。
西方僧侣的劳动伦理视人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并认为人与神共同工作,使大自然趋于尽善尽美。与此同时,又有另一种把人从自然中突出的观点,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固然在前一种观点中,就面对自然而言,如不保持距离就不可能对自然进行工作。但它更为强调对自然的从属性。而另一种观点则取决于其对立。如果劳动伦理从创始纪第二章十五节中找到特殊的根据,则可依据创始纪第一章二十八节,从委托人对大地的治理中得出人与自然对立的结论。如果说,创始纪第二章十五节激发西方的僧侣作为最后一个被遭之物的人,应当以君王的身份进入自然界,去控制它和利用它。于是,这种观点便造成在环境问题讨论中认为基督教应对开发自然负责的理由。
早先,各神学家对大地的控制大学所作释义的引文按其阐述类型加以整理,可分为如下三类:
a)认为人类犯罪以后依然持有管辖权;
b)认为人类在犯罪后丧失了管辖权;
c)认为管辖的使命与文化成就有关。
第三类的行为甚少。第二类的为数也不多;这主要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解释第一章二十八节,视丧失管辖权为犯罪的后果。绝大部分的行为属第一类。第一类的行为反映了人以人为宇宙的目的论,并且涉及人的本体论(智力、语言、直立的形态、手法等)。似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神的礼物,神造全世界就是为人服务,而且一切为了人能履行君王统治权而设。《圣经旧约》既没有直接地提到以人为宇宙中心的目的论,也未涉及人的本体论优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古代教会竟能把管辖权与以人为宇宙中心的目的论相提并论。
神学家们在解释管辖权思想时使用了一种现成的思想体系,即斯多葛派的思想体系。虽然当神学家们在以目的论或者本体论来论述管辖权概念时并不都直接受斯多葛派的影响,但他们往往间接地受亚历山大的斐洛哲学的感化。斯多葛派首先形成了以人为宇宙中心的思想,而且与本体论优势的思想有瓜葛。克里席波司对宇宙所下的定义为“诸神和人以及一切为造福他们而存在的东西”,因为诸神和人是理想的动物。斯多葛派的公理为这两种思想的结合做了准备。“一切低级的生存形式皆为高级的生存形式而存在”。因此,人在一切动物之上的优势是与后者为了人的缘故而存在相适应的。对于有害动物于人有何益处的问题,斯多葛派也有其答案:自然界的反抗最终还是使人受益,因为它使人的力量和才能受到锻炼。
对技术和工业场景丑陋的印象应追溯至强权和破坏性的原理。无论如何周旋,所设的目标与自然本身要表达的意思势不两立。在技术中,对自然的强权不是通过描绘来反映,而是直接出现。
我认识的一个林务员,他把幽雅曲折的林间小道按量改成走不完的直路,毫无奇趣可言。他把天然编排而如此秀丽的森林折成像棋盘一样的直角林木。装饰着野玫瑰的老树墩和常青藤,被他无情地根除。他的思想感情如同兵团司令,他喜欢树木一样高,其间的距离相同,而树干则像士兵的步枪朝天对准,同样的方式,同样的颜色,千篇一律。
10
棉花城的早晨的空气中总会飘荡着树叶的气味。一年四季,它都会从街角路旁,从房间里,从草地旁,传人鼻腔。仿佛整个城市是一棵巨大的树木,所有的景物皆为树叶组成。在树木都茂盛生长的夏季,这种气味就更加强烈。
早晨的幼儿园便散发出这样的气味。
虽然我在铁门外边站立,但是这种气味却不断地从幼儿园里涌出来。如同无意中打开了一个开关,突然就冒出阵阵白烟。烟雾越积越多,又没有排泄烟雾的通道,所以视线就慢慢地变成白色的一片。
正值暑期,幼儿园里空无一人。只能感觉到温度在慢慢升高,接近前几日难耐的炎热。太阳也逐渐崭露头角,几束细微的光线从天顶上投射到幼儿园里。光线有点忽明忽暗。光亮和阴影并存,世界呈现明显的分割态势。
地面上的楼房的影子,正在一点一滴地被到来的光明的海洋吞没。
我环顾四周,看看前面,停顿一下,翻越过被锁的大门。
幼儿园没有变化。好象还是离开时的一样。也可以说,我感觉乘坐了《机器猫》中的时光机器,又再次回到了若干年前的此地。
靠近中部的是个大花园。里面种植的不象是平常可以见到的花,它们有着奇怪的颜色。在幼儿园时,我经常到花园采摘一种颜色是蓝色、白色和橘红色混合在一起的小花,然后把采到的花朵放在捡到的一个塑料杯子里,看它在透明的水面上浮啊浮啊。它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有点象栀子花,又比栀子花好闻。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那叫什么花。花园里还有一种粗大的黑色虫子,长大约20厘米,有一把直尺大小。这些黑色的虫子看起来很可怕,但相处起来却很友好。我和小伙伴们把一些小的石块放在它身上,它就扭动着身躯,把石块带到花园里。不管是混合颜色的小花,还是黑色的虫子,它们均被圆形的红色铁栏杆围挡起来。
进门之后最先看到的一幢天蓝的建筑就是幼儿园的主楼。楼房在无限阳光的照射下,丝毫看不出苍老的痕迹。朝西的位置,有个突出的尖角,那是我们做手工课的教室。各个楼层的窗户显然在不久前被全部擦洗过,闪闪发光,像是一刹那睁开无数双眼睛。主楼的入口处,有几级不高的台阶,我曾经数过无数遍,共有8个台阶。不多不少,正好是8。原先幼儿园大门前放有一个熊猫彩塑,现在已经被换成一只戴礼帽的狐狸。我真想不通,好好的熊猫为何要换成狐狸,熊猫的外形善良,并且有着两个黑眼圈,而狐狸的脸总是长长的,眼睛里透露出来让人迷惑的目光。原来是校长征求过所有小朋友的意见,进行一个熊猫和狐狸的选择,看哪个最能成为你的好朋友,结果大部分小朋友都选择了狐狸,所以才将熊猫搬走,用狐狸取而代之。
不管门口是狐狸还是熊猫,里面倒还是长长的走廊。如多年前一样,在没有开灯的情况下,大晴天也是暗乎乎的。走廊里的光源来自三个地方,首先是大门外,可是光线往往到进门大厅的中部和走廊的进入处就停滞不前。接下来负责传播光明的是连接一层和另一层的楼梯;每两段楼梯的夹层上,都装有一扇边长约为2米的正方形的窗户。因为朝阳,大片大片光芒照亮楼梯,光线可达大厅的另一边,一直延续到走廊的大概五分之二处。最后的是由走廊光线的主力军,即走廊穿过的每个教室,教室的窗户投射进来阳光又延伸到走廊处。这样,走廊的整个光线也就有着落了。虽然不是很亮,但也不至于让人摔倒在地。
主楼的大门也被一条新买的铁链锁住。即使不能进入,也能回想起内部的构造。透过大门的玻璃窗望去,一楼大厅的地面和走廊的入口处被光明覆盖,像是软绵绵的垫子,可以在上面弹跳。
伫立良久。时间终于抵达上午。光线无论从强度和带来的热度上来说,都预示着不会输给前几天的气势。幼儿园宽大的院子在晴朗的夏日的天空下一览无余。
小时候玩的游玩机械,原封不动地待在院子里。旋转木马停在空中,像一只在花瓣上暂歇的蝴蝶。滑梯被拉开长长的影子,仿佛从上边滑下来不是到达地面,而是朝着更深的底地滑去。秋千没有任何晃动,只是如同油画中的静物一般,贴在世界上面。偶尔几只褐色的昆虫从卡通的坐椅上飞到一些墨绿色的单杠上,停留一段时间,又朝更远的地方飞走。
我坐在主楼的台阶上,好歹这里相对比较阴凉。气温在大幅度地升高,思维也好象短了线路。此刻我只是坐在台阶上发呆。看着眼前的安静得不能再安静的园地,可以感觉到有轻微的空气在流动,慢慢地,由远处,一寸一寸,来到额头,穿过发梢。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