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列强入侵,当时不少西方探险队来到中国。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受沙皇指派,率队来中国北部考察,其主要目标就是黑水城。考察队在这里翻找挖掘,找到了一些文物、文献,寄运回当时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便离开了黑水城。俄国科学院的专家们尽管还无法认识文献中的西夏文字,但他们推测出这种文献可能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并指令考察队回到黑水城。1909年6月,科兹洛夫又率领考察队进入黑水城遗址。奇迹终于出现了。考察队员打开了西城外的一座佛塔,塔内从上部到基座摞满了大量的文物、文献,他们似乎找到了一座古代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意外发现的珍宝被运到圣彼得堡,现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实际上,早在黑水城遗址发现之前,我国清代史地学者张澍,就于1804年最先发现并撰文介绍了武威的西夏文碑《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但他当时并不认识西夏文字。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学者开始关注西夏文字,他们或从居庸关六体石刻上;或从西夏文钱币开始考释西夏文字。当他们看到了张澍的发现和介绍的西夏文碑后,对于西夏文字的释读才有了初步的进展。
经历数百年的尘封匿迹之后,神秘的西夏文获得新时代的重生,“西夏学”也应运而生。目前人们已经基本可以解读西夏文字及其文献,它亦成为解开西夏古国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西夏文是公元1036年元昊命令大臣野利仁荣仿照汉字创制了一种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西夏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创制借鉴了汉字的形制,在构成上可分为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其笔画多在十画左右,形体方整、结构复杂、笔画较多,一字一音约有六千字。正如西夏人所言,西夏文字与汉字相比较,“论末则殊,考本则同”。
西夏王朝从未间断过西夏文的使用,西夏灭亡后,西夏文仍继续在一定的范围内流行、使用。到了元代,元朝政府还大量使用它刊刻佛教经典。近年来在保定发现的西夏文经幢,证明一直到明朝中叶西夏文字还在被使用。然而随着党项族逐步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西夏文也逐步走上式微之路。
神秘现象关键词:西夏王国党项族黑水城
西夏的“东方金字塔”之谜
西夏王朝已被历史的尘埃淹埋,唯有屹立于贺兰山下的一座座西夏皇陵遗迹至今犹存。
西夏王陵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在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有9座帝陵、253座勋臣国戚葬墓。西夏王陵诸陵每座各为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形状奇异的陵墓建筑和富于特色的陵园布局,在中国皇陵中绝无仅有。
197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部,准备在宁夏贺兰山下距离银川市约40千米的地方,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然而十几天后,在挖掘过程中就出现了古老的陶器和方砖,方砖上还有无法辨识的文字。考古人员到现场进行研究后认定,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方砖上的方块字就是传说中的西夏文。
后来勘测时,收获更是令人惊喜:绵延的贺兰山荒漠中,金字塔形黄土建筑竟一座座默默相连——考古人员相继找到十几座高大的墓冢,到最后,他们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
考古工作者随后又从西夏王陵中发掘出大批珍贵文物,如高达1.52米,造型奇特的绿玻璃鸱吻,各种姿势的男女人像石雕碑座,重达188公斤的模铸鎏金铜牛,形象生动细腻的人物竹雕等,都反映了西夏时期冶铸技术和建筑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如此“包罗万象”的大型王陵群,在国内外实属罕见,外国人赞誉西夏王陵为“神秘的奇迹”、“东方的金字塔”。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西夏王陵的神秘也越来越令人疑惑。至今,王陵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首先,西夏白景帝李元昊称帝至最后一位皇帝亡国,共传位10帝。如果加上李元昊追尊的其祖父太祖李继迁和父亲太宗李德明,共12帝。而现存9陵,缺了3座。这3座陵墓是根本就不存在,还是被毁,所缺究竟是哪三位之陵?
其次,贺兰山东麓是牧草丰美之地,处处长草,唯独王陵上寸草不生,这是什么原因?有人说当年建造陵墓时,所有的泥土都是熏蒸过的,野草难以得到养分,所以长不出草来。可是熏蒸的作用能持久近千年吗?何况陵墓上难免有随风刮来带有草籽的浮土。
再次,西北地区尽管人烟稀疏,鸟兽却相对要多一些,尤其是繁殖力较强的乌鸦和麻雀,它们几乎随处歇脚,可是为何唯独不落在王陵上?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偌大的一个陵区,没有一条山洪沟从帝王陵园和陪葬墓园中穿过。西夏建陵近千年,贺兰山暴发山洪不计其数,但是“沿贺兰山一线”仅有西夏陵区这片土地没有遭受山洪袭击。原因何在?至今也是个“谜”。
神秘现象关键词:西夏皇陵遗迹东方的金字塔
玛雅人的宇宙火箭图
1948年—1952年间,墨西哥籍考古学家路利教授(AlbertoRuzLhuiller)在巴伦杰神殿的“碑铭神庙”(TheTempleofTheInscriptions)中,发现在巨大石室的墙上刻有九位盛装的神官,以及一个谜一样的浮雕。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个浮雕与现在的太空船十分相似!
在一个前端尖形的流线形物体上,坐着有独特体形的人物——太空人,头戴盔甲,盔甲后飞扬着两条辫子似的管子,这个人弯着腰和膝盖双手正在操纵着一些操纵杆,位置较高的一只手似乎正在调节把手般的东西,较低那只手的四根指头,似乎在操纵类似摩托车把手般的控制器,双眼前视。
左脚跟搁放在有好几道槽痕的踏板上。双操纵杆前面并排着许多复杂的仪器,操纵者后面有个类似内燃机的机关枪物体。有中央控制系统的氧气瓶,放在鼻子前面的束缚皮带中。
“能”的供应系统和通讯系统也是如此,在太空船舱内,中央系统前面,可以清楚看到大形磁铁,它们的用途显然是在制造太空船舱周围的磁场,以便阻止在太空中高速飞行的太空船与浮游在太空中的分子碰撞。
太空人的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一座核子融合炉,两颗可能是最后出现的氢和氦的原子图案呈现在那炉中,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流线形物体尾部,还画有类似瓦斯喷出的气,显然是火箭上排泄出来的废气,都表现在太空船尾部外面的架子上。
因碑文上有古玛雅人正确无讹的天体运行和太阳之子,若将浮雕的各点综合起来想象,当时玛雅可能已设计出这种形式的火箭,也有宇宙飞行的经验。然而看这张火箭图,可知当时尚欠缺最高水准的机械制作技术、冶金术、燃烧工学和正确的电脑技术。而且当时的玛雅人尚不知有金属,也不知车子的用法。
如果没有真实的形体出现在他们面前,以当时人的智慧,绝对无法想象一个乘坐太空船的人类所使用的一切复杂的装备。因此,假若图中所画的果真是火箭的话,也绝不可能为玛雅人所造。事实若真如此,那火箭又是何人所造?造于何时?难道是比玛雅人更早以前来过此地的外星人吗?碑文和传说中的太阳之子是外星人吗?是否玛雅民族将“天上信使”的讯息,用他们熟悉的象形文字及绘画天才表现于石墓中,作为一位来访太空中驻足地球的证据?
神秘现象关键词:碑铭神庙太空船核子融合炉古玛雅人
来自远古的飞机模型
我们都知道,直到1903年地球人才制造了第一架飞机。可奇怪的是,考古学家们却在地球上很多古文明区域发现了飞机模型以及浮雕上的飞机图案。
1898年,就有人在埃及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当时古埃及盛产的小无花果树木制成的,重量为31.5克。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飞机这个概念,所以就把它称之为“木鸟模型”。这个模型现在还摆放在开罗的古物博物馆,编号为“物种登记”第6347号,放在第22室。
1969年,考古学家卡里尔·米沙博士发现这个“木鸟模型”除了头有些像鸟外,其他部分都跟现在的单翼飞机差不多,它也有一对平展开来的翅膀,一个平卧的机体,尾部还有垂直的尾翼,下面还有脱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迹。
为了弄清这架飞机模型的本来面目,由考古学家、航空史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和飞行员组成的委员会开始了对这架飞机模型的测量研究。经鉴定,许多专家认为,它具有现代飞机的基本特点和性能:机身长5.6英寸,两翼是直的,跨度7.2英寸,嘴尖长1.3英寸,机尾像鱼翅一样垂直,尾翼上有像现代飞机尾部平衡器的装置。尾翼除外形符合空气动力要求外,还有反上反角的特点,使机身有巨大的上升力。机内各部件的比例也很精确。只要稍加推动,还能飞行相当一段距离。所以,一些专家们断定,这决不是古埃及工匠给国王制造的玩具,而是经过反复计算和实验的最后成品。
1879年,英籍考古学家韦斯在埃及东北部荒芜沙漠中的Abydos古庙(Abydostemple)遗址内的浮雕壁画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看见与现今飞机形状极之相同的浮雕,以及一系列类似飞行物体。有一图案状似今日直升机,有图案状似潜艇或飞船,甚至还有“UFO”。还有至少三至四个飞行物与今日的飞机形状极为相同,飞机在十九世纪才开发,但竟然在三千年前的古埃及的壁画中出现。在世界历史中,不少远古民族在发展语言和文字之初,均以壁画记载历史。出现在庙宇中的浮雕,也应该是古埃及人用以记载某一件事或表达某一种意思,但三千年前的人可以预言到今日的文明产物吗?
令人惊奇的是,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一些与古埃及飞机模型极为相似的古老的飞机模型。在南美的一个国家的地下约780尺深的地方,考古学家挖出了一个用黄金铸造的古代飞机模型,跟现代的B52型轰炸机十分相像。据科学家们分析,这架飞机的模型不但设计精巧,而且具有飞行性能。美国纽约研究所的专家们在为这架古代飞机模型作过风洞试验后,绘制了一张技术图纸,这些图纸把古代飞机模型的概貌描绘了出来。1954年,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国的博物馆展出过古代金质飞机的模型。后来在南美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现过这类飞机模型。
那么,古代人是凭借什么手段制造了飞机的呢?如果这些谜都解不开,人们就只好把这件事归结为外星人了。西方有些人就认为:几千年前的人根本不可能制造出飞机,这些飞机模型,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制品。
神秘现象关键词:木鸟模型浮雕壁画B52型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