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5200000071

第71章 通过“窄门”后的宽阔:歌词研究前景探讨(3)

由此可见,《思问录》的文学史研究的理路,是将微观史作为切入的视角,而不是最终目的。作者虽然强调从具体细节入手研究历史,但落足点仍是希望寻求对历史的整体把握与深度反思。《新青年》在《甲寅》杂志的停刊和甲寅作者群的解体、分化中诞生,这恰恰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政治启蒙向新文化启蒙的发展。在政论杂志《甲寅》中崭露头角的“社会性议题”到《新青年》中越发凸显,遂使“社会”与“文化”成为“五四”时期知识生产的主题,这表现了清末民初知识生产的主题“国家——社会——文化”的演变过程,而这既是知识阶层参与社会策略的转变,又代表了知识分子对自身公共性、社会性的初步觉醒。诸如此类知微见著的论述在《思问录》中随处可见,这体现着作者微观史视野下的历史主义传统与社会科学取向。在这一点上,《思问录》显然更接近于以梅狄克为代表的德国微观史学派,而区别于以金兹伯格为代表的意大利同道。虽然梅狄克认为只有“小的才是美丽的”,但正如伊格尔斯所指出的那样,这并“不是指脱离了更大的语境之外的轶闻逸事史。事实上,梅狄克坚持说:历史学应该从对‘中心’体制的关怀转移到边缘上面去,在那里可以发见有并不符合既定规范的每个个人。然而,个人却只能是作为一个更大的文化整体的一部分而为人理解。因此他所追求的微观史,缺少了一个宏观社会的语境便不能成立”。《思问录》曾表达了对梅狄克观点的赞同,看来这并非作者一时的心血来潮。实际上,《思问录》绝不仅有对梅狄克微观史学说的借鉴,更是对微观史学带有后现代主义极端倾向的修正,从而既避免了使微观史、日常史研究“退化成奇闻逸事和发思古之幽情”的危险,又避免了所谓的“后现代历史叙事学”对历史真实的虚无主义态度。

《思问录》对《绿波传》的考辨,对《闲话并耕》的钩沉,以及对《骆驼祥子》英译本传播状况的梳理,都体现了相当传统的治史之道,即对于史料的重视;即便是在借微观史学之力最多的第一、二两章,作者也同样坚持从史料出发的原则,并采用了细密严谨的社会学方法,使用了一些第一手的统计数据和报表,这不仅增强了论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而且昭示了一种文学史研究的新理路。正如不少理论家所指出,微观史与宏观史的结合可能是未来史学的发展趋势,而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互渗对于彼此都可相互激发促进,彼得?伯克已经非常清晰地论证了这一点。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从中也可获得启发。从这种意义上说,《思问录》一书不仅提供了一些独到新颖的研究结论,其方法论的意义或许也同样重要。

《思问录》对微观史学方法既有所借鉴又有所修正,既借用西方又立足本土的研究理路,显示了作者广阔的理论视野与谨严的治学理念。《思问录》对社会理论的娴熟运用,之所以是恰切而富有说服力的,是因为作者坚持了立足本体、化而用之的原则。作者在一篇书评中,对于另外一位青年学者曾有这样的期许:“既有面向世界敞开的廓大胸怀,也有自己独立的阅读和思考;既能借鉴吸收国外的社会科学理论,也能珍视源自本土的切身体验,特别是应该以自身对民族历史的深入阅读和体会为基础,强化自身的问题意识而不至于陷入别人的话语场而不能自拔。”他将之称为“在地的文学史研究”,而以此概括《思问录》的研究理路,同样是恰如其分的。

《思问录》对社会学理论的借用顺手拈来,这广阔的理论视野为探求新思路、形成新认识提供了重要的支点。如果说《思问录》对汪曾祺气质的评论和对“自由人”文艺思想的复原都是传统意义上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显得客观辩证;那么,在新的社会理论的支撑下,《思问录》对文学现象的研究乃至对当下文学作品的解读都充满了发人深省的反思意识,彰显出个性飞扬的学术品格。小而言之,这体现在借用原型批评理论对莫言小说《蛙》进行的文化解读,借用微观史学对影片《十月围城》所做的虽短小精悍却精彩迭现的个性评论;大而言之,则体现在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新释读,和对时下十分热闹的“知识分子”问题的深刻剖析。这些研究,不仅总体上得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崭新阐释,而且于具体问题上屡有新见。比如,对传统研究视角“启蒙”的反思就很有启发性。前人的研究往往把《甲寅》、《正谊》等民初政论杂志,甚至更早的《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改良派刊物视为新文化的批判对象,然而从知识积累的角度看,这些刊物却是广义上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政治性的启蒙。而由政治启蒙发展为“五四”时期的新文化启蒙,说明政治启蒙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政治启蒙的失败开启了新文化启蒙运动。从这个角度看,这些民初政论杂志的意义不容抹杀,其政治理念上的新与文化理念上的旧,恰恰说明“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重心,在这一阶段合乎逻辑的、同时无可避免地处于政治启蒙阶段”。同样,《思问录》还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尤其是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和网络结构理论,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和功能从“帝王师”向独立的、公共性的“社会人”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引起的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提。

《思问录》最见作者功力的论述,我以为,是全书的第二章“作为舆论事件的新文化运动”。这不仅是由于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发轫的历史动因与文化逻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作者对舆论、公共领域等重要文化现象的鞭辟入里的剖析。毋庸讳言,此处的精彩论述得益于哈贝马斯者诸多,不知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论述是否以及多大程度上激发了作者的研究灵感。关于哈氏理论在近现代中国的适用性,本是见仁见智的事情。玛丽?兰金虽然认为中国的情形不属于哈氏理论界定的那种形态,但她也并未完全否认其在中国近代公共领域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因为毕竟在民国初期市民社会,某些最初的因素已经出现。李孝悌也认为“民间社会”的出现可以带给人更多的省思的空间。当然,众所周知,李欧梵则明确否定了近现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存在,连哈贝马斯本人也否认公共领域在诸如中国、俄国、叙利亚这样的国家存在的可能性。但是,关于这个问题,或许彼得?伯克的观点是更加辩证的:“或许我们在谈论和思考公共领域时,不应简单地从有无的角度考虑,而应考虑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的不同形式以及相对的重要性。”《思问录》大体接受了哈贝马斯的理论,并且认为,如果不能否认近代中国出现了与国家权力相对抗的社会公众意见,就不能否认公共领域在中国的存在。而在具体运用时,《思问录》也丝毫没有套搬的迹象,更没有陷入理论的泥潭迷失自己的研究路向。作者很清醒地意识到,在使用哈氏理论时,首先“需要注意‘公共领域’概念的特殊历史时效与阶段性内涵。西方的理论框架移植于中国,要看其具体的移植是否真正改变我们提问历史的方式”。作者一方面肯定了清末民初的中国出现了“公共领域”,一方面又认识到这种公共领域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要比在西欧出现的同类现象紧密得多,而且中国“公共领域的形成未必与‘高度制度化意义上的社区共同体’有关,中国的城市化是前现代且发育极不充分,因此在这里生存的‘公共性’是极为有限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思问录》在此处引入哈氏理论之前,已经对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公众的形成、舆论的出现做了细致的梳理,分析了近代舆论所受报人与受众的主观意识形态、落后的经济状况、严酷的政治势力、严厉的思想言论整肃制度以及知识分子身份的游移等内外在因素的制约,对这“未完成的公共性”做了严密、清晰、辩证的文献学考辨与理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的哈氏理论,在阐释近代中国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舆论时,就扎扎实实地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与历史语境中,与中国实情严丝合缝,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自然水到渠成:“公共领域的出现,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或者说,从公共性的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就是一次成功的舆论事件。”在借西方社会理论反思中国问题方面,《思问录》的方法与经验,即使不能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也颇值得后来的研究者认真借鉴。

坚持立足本土,适当化用西方理论,在微观史视野中展开文化反思,这是《思问录》一书主要的研究路向。其微观史的视野和建立在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文化反思本是密不可分的一体两面,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赖以展开的根基和土壤,后者使前者由琐碎与肤浅的表层现象升华出深沉厚重的内在意旨。二者的密切交融贯穿于全书始终,这就是《思问录》的作者提倡的“在地的文学史研究”。他是这么提倡的,很显然,也是这么做的。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西班牙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西班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生活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生活文化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2005年11月11曰-12月20日,应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邀请,经中国政府批准,法门寺佛指舍利被迎请到韩国供奉,我馆珍藏地宫文物随佛指舍利赴韩国展览。韩国方面努力推展我馆大唐宝藏。1997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联合主办“国宝一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特首董建华先生观赏我馆珍藏国宝。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纯洁如水月夜白,朦胧中芳香飘来,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中国回族学·第3卷

    中国回族学·第3卷

    本书共分“文化·历史”“社会·人口”“译丛·典籍”“书评·综述”四个部分,收录了篇关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回族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白寿彝研究的几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诚信友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游离:回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校园》等。该书的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推动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当代回族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热门推荐
  • 最强异姓王

    最强异姓王

    奉旨闹事杀人,本王的世界嚣张放肆奉旨殴打皇子,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奉旨协同篡位,谁是新帝本王说了算颤抖吧,凡人,本王的传奇千秋万代无人能及“等等!先皇何曾传命如此下作的圣旨?”潜台词,你懂吗?两任皇帝的影子,这点默契还是有的!“皇上,你看那陈国甚是富饶,咱们四四六六怎么样?”ps:说实话,前面一卷都是铺垫,可能比较无聊又不得不写!嫌烦的同学可以直接从第二卷开始看,不影响阅读,并且更爽。
  • 墨行江湖

    墨行江湖

    一觉醒来的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不知道过去,不了解未来,为了生存从世界的底层挤身进入大陆强者。身世迷离的她,一路腥风血雨,换来的是别人的生死与共,还是千篇谋略。
  • 谁让你是我未来老婆呢

    谁让你是我未来老婆呢

    双总裁文,一个傲娇霸道,一个高贵冰冷;这是一场‘先婚后爱’的故事,也是一场‘先爱后婚’的故事~~“你放开我。”“我为什么要放?”“那你,那你为什么亲我?”“我亲我未来老婆有什么不可以么?”舒雨哀怎么都没有想到她给自己惹了这么一‘麻烦’,明明恋爱智商为负数的季溪南怎么一到她这儿就完全变样了呢,难道她真给自己挖了个坑?
  • 斗破苍穹之水君

    斗破苍穹之水君

    斗气大陆,炎帝称雄,但大千世界,当真唯有异火无敌?定海珠!修罗旗!河图洛书星辰阵!万水之源天一真水;万水之圣清灵净水;万水之质一元重水;万水之贼无形真水……四大法宝!十大真水!一位身负水系道法传承的穿越者,将在斗气大陆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 诡码卷宗

    诡码卷宗

    有人说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无非是生老病死,无一例外,有人说上天是不公平的,凡人或平庸至极或至高无上,或艰苦谋生或口含金玉.......总之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也许这就是世界吧。平凡的人生总会有不平凡的旅程,冥冥之中你的旅途早已注定,最后留下的只能是遥远的回忆,是否每每想起都会有不同的味道,就让那一个个惊险的瞬间来给你答案吧。在一次闲聊时,对一张古代神秘图纸产生兴趣,从而跟随一支神秘的探险队踏上寻找真相的旅途。开始的好奇和金钱的驱使,最后临近真相的边缘,那些尘封千万年的秘密意义何在。隐藏在地下深处,凡人又能否窥探。其梦一样的遭遇是如此的真实。
  • 唯一的铃兰

    唯一的铃兰

    爱是否可以从来?爱与恨交错着,一不小心,爱就会变成恨,那时,后悔还来得及吗?蓝婉芊和苏寒好不容易在一起了,可是生活是万变的,神秘人现身,蓝婉芊也被迫离开,从这时,命运之轮开始转动,蓝婉芊的身份竟然是......神秘人到底默默策划着什么?这一切的真相最终水落石出,那蓝婉芊和苏寒的命运......
  • 炼魔头陀

    炼魔头陀

    贺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寺庙香积厨中的一个火工头陀。今天寺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另一个熟悉的火工头陀今天在较艺大会上,打伤打死不少的高僧,随后逃之夭夭。这武侠场景好熟悉,不对,他今晚会回来————
  • 牙柳族谱

    牙柳族谱

    在偏远的小乡村里,两姓家族为了掌握村里的权利你争我夺。作为第三代的文磊和文全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了一个纠结的童年,当他们摆脱稚气迈入成年的时候又将何去何从。
  • 产后营养食谱

    产后营养食谱

    《美食天下(第1辑):产后营养食谱》根据营养搭配食材,烹制出滋补瘦身两不误的营养美食,让新妈妈自在享用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恢复健康与活力!催乳食谱、补血养元食谱、哺乳期营养食谱、产后塑形食谱,顺利哺乳和健康瘦身两不误。
  • 武噬蛮荒

    武噬蛮荒

    本书全部推倒重新,更名为《战破蛮荒》,已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