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搅拌”,恐怕任何一个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不陌生。服用某些药物时,医生要我们“摇匀”后服用,涂擦某些外用药时也是如此。要急着喝烫开水,便用勺子、筷子之类物件“搅一搅”,可加快它冷却。要把诸如白糖之类的东西溶入水中,搅拌能促使其更快溶解。用面粉煮糨糊或用米粉煮糨糊时,必须不停地搅拌——不然这些淀粉就会结成块,达不到预期的糊状。甚至连早期炼钢用反射炉时,也必须不断地搅动铁水,使之与空气接触,以达到脱碳的目的……
搅拌的确是“万能”的:使原料混合均匀、反应充分、温度一致、传热加快、颗粒分散。
下面要讲的故事,是搅拌的又一功能——赶走气泡。要知道,这一“秘密”,俄国政府花100万法郎还没买到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6年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一只俄国小船悄悄驶进了一个英国港口。几个俄国学者下船后直奔伦敦,他们急切地拜会了英国负责生产军火的大臣,要他们传授光学玻璃的生产技术——他们知道英国玻璃制造商谦斯兄弟掌握这一技术。但英国大臣婉言谢绝,叫他们去找法国人。
为什么俄国人急于想搞清光学玻璃的生产技术呢?因为它对于战争的胜败太重要了:照相机、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潜望镜、测量器的镜头都离不开它,否则潜水艇、飞机、坦克等光学仪器都会成为瞎子或半瞎。普通玻璃不能替代它。到哪里去寻找这一技术呢?当时只有英、法、德三国掌握了这一技术。敌国德国是不会告诉的;而德国又正在进攻法国瓦尔登,法国也很危险,无法去法国,所以俄国人首选英国,于是出现了前面的一幕。
那又为什么只有这三国掌握这一技术呢?原来,这一技术首先是由法国钟表匠吉兰在18世纪发明的;其后19世纪末,物理学家阿别和化学家舍达也各自独立发明了这一技术。因此,能生产光学玻璃的只有这三国。
被英国拒绝的俄国人,只好冒险来到处境危险的法国。好在当时法国正在期待着俄国的援助。于是法国总统亲自陪着他们去会见掌握这个技术的光学玻璃制造商曼杜阿。可是,俄国人即使答应用100万法郎购买这一技术,曼杜阿还是说什么也不肯出卖这一技术。
俄国人再次碰壁之后,并没有灰心,于是他们再次返回英国。好说歹说,他们终于如愿以偿。而谦斯兄弟的条件是,给予25年的特权。
那么,俄国人花了100万法郎没有买到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搅拌”——熬熔玻璃液时必须不停地搅拌!对此,俄国学者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是的,搅拌是生产光学玻璃的关键技术,它可使原料混合均匀,气泡从玻璃液中不断逐步溢出,使玻璃质地均匀、晶莹透明。怎么会不“价值连城”呢?
后来,俄国人公开了这一秘密,而且对光学玻璃还作了很多研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