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网络电影,发挥了网络平台的融合艺术、广告、娱乐、资讯的综合功能,促使我们重新定义电影文本,重点考虑电影与交互性新技术的关系,以及网络对电影工业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如何发挥掌控网络的潜能问题。从1993年起,大众就可从网络获取音频和视频功能,网络开始成为影院电影的宣传阵地。但电影网站的电影弹出广告效果不佳,因为“用户并不想要常规的、在你眼前的广告,广告必须成为娱乐体验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些讨厌的闪烁条,不能成为一种打断或者强行侵入的方式”。如果网站只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宣传资料袋”,最终指向仍然是电影本身文本的体验,暗示观众用传统的方式观看故事,只起广告作用,无交互性新文本效果。
1999年恐怖片《女巫布莱尔》有了新突破,向电影和网站在当代娱乐中扮演的角色挑战。影片讲述了三个纪录片导演探索和试图揭开女巫秘密的故事。是一部耗资35000美元的低成本独立电影,却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大受欢迎,被一家娱乐公司以110万美元购买了发行权。在1999年7月16日局部放映时,主要打网络广告,在美国国内赚了1.4亿美元,有120万用户访问了发行公司的网站。成功的原因是网站的互动性效果好,网站提供了个人的幕后花絮,使电影成为完全自主的体验,在网站你不是必须看电影才能得到快乐,你可以对它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也可随时离开,电影故事被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事情,电影成为研究对象,网站提供了电影本身不能获取的素材,延续了已看过电影的观众的娱乐活动,同时作为资讯宣传了电影,利用了网络的多种可能性,借助反传统的成功手段宣传电影:失踪了的电影拍摄者的简历,孩童时期的照片,日记、调查过程的新闻报道,以及拍摄电影的小镇的历史等。
2001年4月26日,宝马电影公司推出了5部系列网络电影,第一部是约翰?法兰克海默的《埋伏》。一开始就不强调是广告电影,但影片中对宝马汽车的真实再现,无疑是广告。其网站被打造成一个彻底的娱乐实体:宝马互动式电影播放器、导演、电影和机器。有完整的花絮文本,以类似DVD的方式让观众方便观赏。幕后纪实片《驾驶技术》由宝马赛车手比尔?奥博伦口述,介绍特技的拍摄,不忘特别提到宝马是如何让技术变得更容易,而且宣称电影中的宝马都是标准配置,暗示其固有的良好性能,稳定、安全、有趣,有足够的耐极限冲撞能力。同时还有《制作纪实》,还有汽车的信息补充。总之,此系列没有在商业、艺术和娱乐之间划出界线,只是创造了一种环境,把多元素融进去,把广告娱乐化,比在电视上打广告效果好,因为高端人士少看电视。宝马网站本身不赚任何钱,但系列电影推出后的2001年,宝马增加了39%的销售额,因为其宣传是自然出现的,而不是硬闯进去,挑战了整合娱乐和广告固有观念。
很显然,网络电影的新发展,和观众的期待是分不开的。
三、影像的休闲和生态性观赏
当代影像观众是休闲和生态的受众。我们想以张同道主编的《电视看客——调查中国电视受众》所提供的调查材料为例,对中国的电视受众作一个文化消费的分析,作一个休闲和生态性接受的分析。
先看中国电视受众的总体情况。张同道主持的调查方法是美国学派的实证调查方法,不是欧洲学派的人文主义方法,是传播学中受众分享信息的过程研究(有完整的因素:传播者、信息、传播媒介、传播效果和反馈),是关注受众——接受主体的研究,包括了电视收视行为和电视收视模式。
什么是电视收视行为?指的是电视受众观看电视的系列动作,包括收视环境、方式、时间、选择等行为以及看电视时的伴随行为。据1997年全国观众抽样调查报告显示,96.6%的人在家里看电视。又据调查,中国电视观众在看电视时,坐着的占54%,躺着和在沙发上的占21.9%,经常换位置的占19.9%。看电视的场所会形成收视氛围,即以电视为中心组织起临时的或固定的社会关系,是电视受众与环境之间生成的特殊关系,叫“收视场”,也叫“情境”,电视在收视时的这种从众的“归属感”,有流动与不流动之分。固定的不流动的收视又有体现收视人员间关系的同质与异质之分。据调查,大学生是小集体同质观赏,占了80%,说明这个群体是平等关系和趣味相投,其中以娱乐为主的,占了46.1%,也说明小集体同质观赏,培养了大学生的公共审美情趣和品位,也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育,与家庭的异质观赏不同。家庭看电视不仅是娱乐,而且是促进团结和调节家庭气氛的媒介,这原因占了27.2%。如北京城市居民收视行为与收视模式调查报告(2001~2002年)称,客厅是最主要的看电视场所,占了51.4%,卧室只占40.6%。在家两人以上一起看电视的占48.7%,和伴侣一起看的占41.5%,由男人选择换台的占36.4%,大于女人的27.2%,看电视的原因:“闲着也是闲着”最多,占66.1%;“吸引人”占63.9%;“习惯了”占47.1%。
电视收视行为,还包括了电视观赏的三种距离关系。一是近景收视(近距离,“胶着在屏幕上”,专心看);二是中景收视(一心多用,换姿态,走来走去);三是远景收视(偶尔看,不专心,理性分析,冷静随意)。和电视的不同距离,体现了电视收视者的不同心态。
什么是电视收视模式?指的是收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动作指向与幅度和个人或集体属性。如看电视的类型方式,即收视场的权利结构,这涉及到一个有趣的“遥控器操作表演”现象。遥控器是个天才的发明,它远非简单的电视机附属品,而是电视新时代的标志,是电视收视权的象征。中国受众的收视模式受到当下中国社会结构(独生子女家庭)的影响,儿童霸权取代男子霸权成为第一力量,所以在电视收视权即遥控器占用权上,儿童的影响力逐步增加,从32.8%到43.3%到52.9%;男子以丈夫的名义占了17.3%,以父亲的名义只占11.9,成为家庭中的第二力量;女子以妻子的名义占11.9%,以母亲的名义占7.7%,依然是社会结构的最底层。
遥控器还带来观赏心态的浮躁和随意。如在北京可收看的频道是30~50个,收看的决心很难下,选择的过程越来越短促。41.9%的受访者搜索过程为3~5秒,25.2%的人为2秒,不到1/3的观众花了6秒钟以上。这说明电视是典型的快餐文化,是娱乐化感官化和有浮躁心理的文化生活。2/3的人看非影视剧外的节目,无法保持10分钟以上,30%的人只能连续看1~5分钟,22.9%的人看5~10分钟,13.7%的人仅看了1分钟。多数的观众无法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看完的仅占22.9%,30.5%的人一看到广告就换台,31.1%的人几乎总在换台,这已不是在看电视了,而是在表演遥控器操作!简直是儿童心理:无法长时间地看一个节目。这也说明在我们的电视观看者心目中,电视的存在价值大于电视的本体价值。电视是什么不重要,电视给我们什么更重要!电视只是我们的生活背景,是普通的生活用品,看电视不是有意的“看”的行为,不像电脑和DVD的使用那样,往往是有意的精神集中的行为,电视和音响一样都是无意的。据调查,1/3的人在专心看电视;2/3在三心二意看;39.9%的人以看为主兼做其他;16.6%的人,边看边做多种事情;9.2%的人以干其他事为主;3.1%的人只把电视做背景。又如80%以上的大学生看电视都有伴随行为,在他们眼里,电视不是像电影、戏剧一样是独立的文化消费形式,只是辅助性的伴随性文化消费行为,是人们的文化经验的一部分。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基本数字,在电视收视行为和电视收视模式中,感受中国电视受众的休闲性和生态性观赏心态。
第一,1998年中国电视栏目调查报告。
电视是影响人们最深的传媒,占63%(而报纸只占了16.4%,书籍占12%,网络占2.6%),多数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1~3小时的,占了52%。看电视的动机为休闲方式的为46%(近半数的中国人把看电视看做是不花钱的休闲活动),其次是了解信息,占39.7%。看新闻节目的人最多,为73.7%,把电视看成获取新闻最多的渠道的人,为70.6%。58.6%的人从头到尾看《新闻联播》,看电视上电影的,为全体观众的45.3%,看电视剧的为38.4%,看体育的为30.7%,看综艺和晚会的为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