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1887—1976年),是英国陆军元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指挥官之一。1942年8月,蒙哥马利受丘吉尔之命赴北非接管第八集团军。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法西斯联军激战,挫败德军“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北非战局,也让蒙哥马利的名字响彻军界。随后他又挥师乘胜追击,率领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蒙哥马利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沙漠之鼠”。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受封为爵士,并因功被提升为陆军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
但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闻名遐迩的军事家、战略家在青年时代却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勤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蒙哥马利淘气得让人厌恶。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淘气的孩子,最终成了“二战”时期世界名将之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母亲有洁癖,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十分整洁。可是,小蒙哥马利却特别淘气贪玩,每次都把母亲刚收拾好的屋子弄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这当然让母亲十分气愤,每当这时,蒙哥马利的家里都会传来母亲大声斥责他的声音。而蒙哥马利呢,他早已经习惯母亲的怒吼,完全没有改正自己的意思。就这样,蒙哥马利的少年时代在母亲那充满“敌意”的目光下与大声呵斥声中度过了。
与许多调皮捣蛋鬼一样,蒙哥马利虽然不爱学习,却特别想当兵。可是因为他不爱干净的坏毛病和调皮好动的个性,母亲就认定他是一个坏孩子,甚至有一次气急了,竟然对他说:“你就是当了兵,也早晚会成为战场上的炮灰。”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蒙哥马利,直到他成为元帅后依然无法忘怀。蒙哥马利在回忆童年经历时,曾经伤感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童年是不幸的,我是在母亲那充满敌视的目光下长大的。”
但是母亲的打击并没有让蒙哥马利放弃当兵的梦想,为了考入理想的军事学校,十几岁的蒙哥马利居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拿起书本,开始勤奋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备考,蒙哥马利居然考上了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蒙哥马利入学后又故技重演,犯了好动的毛病——逃课、捣乱等等,就是不好好学习。父母与同学根本没法与他和谐相处,甚至非常厌恶他。校报上曾有一篇文章竟然把他比喻成顽皮的猴子。
所以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他的确如愿以偿,却是以不合格毕业生的身份被分配到当时条件最差、最遥远的印度边防小镇当士兵。
很多人认为蒙哥马利的这一生就只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了,可是命运又让蒙哥马利的人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那是一次许多人都认为可笑的没有太大意义的“考试”,因为考试题目实在是太好笑了:军事运输用的骡子一天拉几次屎?
每个听到这个问题的士兵,脸色都变得十分怪异,没有人站出来回答。就在大家都沉默的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回答道:“六次!”
这个回答问题的人就是蒙哥马利。可就在他扬扬得意的时候,军官却板着脸大声说道:“不对!”
蒙哥马利很不服气,也窘迫极了:“那是几次?”
军官大声说:“八次!”
没人把这个可笑的考试当成一回事,然而蒙哥马利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件事。为了弄清楚事实真相,蒙哥马利接受了押运任务,借着这个机会,他在足足半个月时间里仔细观察,终于发现骡子一天的确是拉八次屎。
这让蒙哥马利深刻地认识到:在军事活动中,任何细小的观察都是十分重要的。从这一刻起,蒙哥马利开始真正发奋起来,不仅认真读书,也注重实践,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他养成了谨慎、周密思考的好习惯,坚持每次出击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正是靠着这种好习惯,蒙哥马利渐渐积累起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慢慢从一个士兵变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五十年的军旅生涯,光荣退役。他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