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得到之前,先得付出一些东西。收获不会凭空而降,不劳而获只能是徒然的空想,永远不切实际。有些年轻人总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打自己的如意算盘,殊不知,得失并不会按照我们的如意算盘行事,它需要我们遵循规律行事。不想付出,必是一无所获。
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它不会自动找上门来。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如果你没抓住,再抓就只能碰到它的秃头了。
常常听到有些年轻人抱怨命运女神忽略了他,总以为自己碰不上好机会,总以为能够利用的机会太少,因而把工作和生活上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归结到机会很少光临自己。
其实,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这就像阳光雨露会播撒到大地上的每一个地方一样,关键是一个人面对机会时究竟能不能真正把握住。
在能够把握机会并且充分利用机会的人那里,机会似乎时刻都存在着,他们对机会就像有经验的船夫利用风一样,两者之间似乎有一种默契。而在对机会毫无知觉也不会很好地利用的人那里,即便机会来到眼前,他也不能及时地抓住,而是常常让机会白白地失去。
很多时候,一个不起眼的机会就是你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赶上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机会无时无刻不在,只看你能否抓住。在你看来平平淡淡的时段,也许几年后就会发现,有一批人就是在这几年间成长起来的。就在2001年,陈天桥还和大家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白领,用于创建盛大网络的50万启动资金也是多方筹借来的。而2003年,盛大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0亿。相信2001年有50万资金的人不是少数,但当时的那些人不是在抱怨没有机会,就是拿着50万的资金付首付买房买车。
网络游戏早已有之,MUD风靡网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只是从来没有人想到,为游戏加上一个图形化界面竟会有如此神效。陈天桥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他成功了。
因偶然发现的小机会而取得人生成功的实例,可谓数不胜数。历史上有无数典范和榜样,激励着我们去闯去做。我们每一分钟都处在新机会的门槛上。但是,对于懒惰者来说,再好的机会也一文不值;而对于勤奋者来说,再普通的机会也仿佛千载难逢。
大多数人在机会面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总是想寻找那些能使我们获得财富与声望的“绝佳机会”,而对那些普通的小机会却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等待机会,是一种极笨拙的行为。”面对机会,年轻人一定要有好的心态。如果因为相信机会一定会来,上帝一定会爱怜自己,于是只是一味被动地等待,这样无疑是在浪费生命。
不要以为机会像是一个到家来的客人,她在你门前敲着门,等待你开门把她迎接进来。恰恰相反,机会是不可捉摸的,无影无形,无声无息,她有时潜伏在你的工作中,有时徘徊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你如果不用苦干的精神,努力去寻求、创造,也许永远得不到她。
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亚历山大在打完一次胜仗后,有人问:“假使有机会,你想不想把下一个城邑攻占?”“什么?”他说,“即使没有机会,我也会制造机会!”世界上到处需要而恰恰缺少的,正是那些能够制造机会的人。机会是从来都存在的,只是看你是否采取行动,是否去主动争取罢了。
有三个人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三个人都有努力向上的积极思想,都想得到上司的赏识,其中的同事甲觉得自己有满腔抱负,但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同事乙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但一直没有遇到过老总。
而同事丙详细了解老总的工作经历,弄清老总的个人爱好,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等等,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只会凭空想象或者草草走过的人只会错失机会,最后失落而归;做出实际行动且专心的人善于创造机会,最后走向成功。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让等待机会变成一种习惯,那真是一件危险的事。”工作的热心与精力,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对于那些不肯工作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来说,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不要好高骛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年轻人只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充分地展现自身的才华,才能受到他人的重视和认可。否则,会自出洋相,自己打自己的脸。
人能守本分,才能尽本事。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歌声嘹亮而悦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气,这就是它们的本分、本事。
至于人,本分是安分守己,本事是发挥能力为人们服务。但是有的年轻人只想展现本事,却不愿守住本分,导致人生方向脱序违规,这实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生活中常常听到某人发达了,或某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功。有的年轻人就会感到很羡慕,其实我们根本没必要羡慕别人。
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由于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也就决定了能力和兴趣的不同,我们应该做的是我们力所能及和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常常看到有的人不顾自身的能力和爱好,看到别人做了什么事好,也跟着干了,最后弄得一败涂地。有的人埋怨自己不够幸运,有的人觉得自己没赶上机遇,殊不知机遇也是要有敏锐的目光才能捕捉到的。
如果我们的职业或行业是自己所喜欢的,就更不用去羡慕别人的成功,而是应该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加完美。有这样的一句格言:“谁踏实地看待人生,谁就能将人生看透。”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非常急功近利,这样的人不想着自己的实际能力,只想尽快出业绩,以显示自己。在找工作时,他们没有全面衡量自己的综合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想进大企业、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结果任务完不成,老板不得不将其解雇。所以说,了解自己,寻找适当的机会表现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小章是一家外企的文员。这家外企的企业作风十分简朴,甚至每页打印纸都要正反两面用。一次,办公室的勤杂工没有来,主任抱了一大摞用过一面的打印纸,让小章按大小分类以备再用。小章心里很不高兴,那摞纸放在桌上一天也没动。第二天当主任面带不悦地抱走那摞纸自己整理时,小章感到事情不妙,果然,几天后公司裁人时,小章被解雇了。
领导之所以不放手让你单独做大事,是因为他还不能肯定你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有时候,一些精明的主管在提拔你之前往往会用几件小事来考察你的工作作风。
在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念念不忘高位、高薪,并且认为:英雄须有用武之地。然而当他们负责具体工作时,又会从心底里说:“如此枯燥、单调的工作,如此毫无前途的职业,根本不值得自己付出全部心血!”当他们面对细微工作时,通常会说:“这种平庸的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他们开始轻视自己的工作,开始厌倦生活。
好高骛远是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实际生活中,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时时衡量自己的实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目标。
但凡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简单的工作和低微的职位上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他们总能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中找到个人成长的支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与伟大。
空想只会使自己一事无成
一个人光有想法或理想是不够的,还要有勇气去采取行动才行,否则,自己一辈子都会一事无成。
世界上有两种人:空想家和行动者。空想家们善于谈论、想象、渴望、甚至于设想去做大事情;而行动者则是去做。空想家似乎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让自己去完成那些自己知道应该完成或是可以完成的事情。
行动者比空想家做得成功,是因为,行动者一贯采取持久的、有目的的行动,而空想家很少去着手行动,或是刚开始行动便很快懈怠了。行动者具备有目的地改变生活的能力。他们能够完成非凡的事业,不论是开创一家自己的公司,写出一本书,竞选政府官员,还是参加马拉松比赛,以及其他事业。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空想家只会站到一边,仅仅是梦想过这些而已。
著名作家海明威小的时候很爱空想,于是父亲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向一位思想家请教:“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思想家告诉他:“多思多想!”
这人听了思想家的话,仿佛很有收获。回家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不动地开始“多思多想”。
一个月后,这人的妻子跑来找思想家:“求你去看看我丈夫吧,他从你这儿回去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思想家跟着到那人家中一看,只见那人已变得形销骨立。他挣扎着爬起来问思想家:“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思想家问:“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