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洁女工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她在上高中时,和班里的一位同学很要好。考入同一所大学后,同学当上了班级干部。有人说地位高了,人就会变。事实还真是如此,那位同学上任后,见到她,有时干脆装作没看见。时间长了,两个人的关系也就疏远了,但同学却经常向她寻求帮助。处于朋友一场的考虑,她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这位同学。可事后,同学又犯老毛病,对她爱理不理,使她有种被利用的感觉。最后,她终于下决心不再理会这位同学的请求,这时,那位同学却低下头,流着泪对她说:“除了你,我什么朋友也没有了。”
清洁女工的这位同学之所以没有朋友,就是因为她做事没有人情味。一个没有人情味的人是无法得到别人的真心帮助的。
做人要有人情味。有人情味的人,能了解别人的想法,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人情味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不需要高雅的情调,不需要华丽的包装,简简单单的一个笑容,一句问候,一杯清茶,就足以感动人心。
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在为人处事中,把话说得太满,就会印证那句“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金玉良言,将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出现而下不了台,因而可以从容转身。
吃饭吃个半饱才有助于健康,饮酒饮到微醺才能体会到饮酒的美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儿空隙。留有余地,才会有事后回旋的空间。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要留一点儿缓冲的余地,才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等,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儿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会很难堪的。
我们在工作中更应该注意。上级交办的事当然应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情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一般人对律师的印象,总是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得理不饶人的。
身为律师的王允多年前参加了一场不很轻松的国际谈判,最后一天,从晚上八九点钟,一直谈到深夜一点钟,双方还在谈判桌上僵持不下。对方有一个人出言不逊,王允想,我们怎么可以让他这么放肆呢?
于是,他马上回敬了一句,同样略带讽刺的意味。于是,气氛马上僵硬了起来,还好,对方有一个人呼叫着说:“大家累了!休息5分钟吧!”他这一句话,化解了尴尬的场面。
同时,王允也惊觉自己犯了兵家大忌,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把谈判的有利位置拱手让给了别人。当然,经过了5分钟的缓冲时间,协议后来很快便达成了。
“话到快时留半句,理从真处让三分”,从此之后王允将它装裱后挂在办公桌前,时时警醒自己。
“说理三分”,讲的也就是宽容。人总有缺点,或多或少总有不周全的地方。他或许并不明白,你巧妙地说上几句,点到为止,确是与人为善让他心存感激。若是穷追猛打,非要弄得人家连面子都留不住,只怕会两败俱伤。
年轻人在谈话时,时刻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出击对方,又可及时撤回,仍然处于主动地位。虽说未必就是战无不胜,但也不会出现一败涂地的现象。
在处事方面,对一些不太好把握的事,千万不要急于表态,东拉西扯,多说点无关痛痒的话;对于不便回答的问题,那就先放一放,免得考虑不周说错了,自己受牵连;对那些表面看来无关大局的事,也要含蓄地处理,巧妙地避开疑难之处,免得惹麻烦。
在待人方面,承诺别人时,注意使用“模糊语言”,以便自己赢得主动。在回绝别人时,不妨先拖延一下,最好不当面拒绝,答应考虑一下,给自己留点回旋的余地,以便使自己“进退有据”。在批评别人时,特别是有多人在场时,最好“点到为止”,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在与人争论或争吵时,切忌使用“过头话”,把话说绝,要给对方留个面子。
另外,对于某些难以回答而又不好回避的问题,不妨含糊其辞,来一番模棱两可的回答,如“可能是这样”,“我也不太了解”等等,以给自己留有余地。总之一句话,无论说什么话,能躲就躲,以自己不担无谓的、不该承担的责任为好。
说话时,给别人留点空间
交谈跟演讲不同,独台戏不适合在谈话时表演。在谈话中,只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他人的存在,长此以往,会令他人生厌。
许多年轻人在和别人交谈时,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容他人插嘴,这实质上实在强迫别人听你说话,效果是非常糟糕的。其实,交流是相互的,你口才再好,也要给别人留下说话的余地。
其实,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意见、想法的欲望,如果能表达出来,便能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所以,即使你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口才,也应该给别人留下表现自己的空间。这既是做人的一种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如果认为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比别人口才好,就不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使他们的表达欲望受挫,对他们的感情是一种挫伤,对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打击,他们的自尊会因为你的侃侃而谈而受到伤害。像小华那样不让别人说话,他们感情上便有了疙瘩。这时候,无论你的话多么正确,你的见解多么高明,思想多么深刻,语言多么动人,语调多么铿锵,大家都会因为逆反心理而拒绝你,甚至厌恶你。
要给别人留下发表意见的空间,是有效交谈必须坚持的一个准则。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也许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少说多听。少说,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给人以启发,让人受感动;多听,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表达的空间,一方面能形成互动,营造良好的交谈氛围,另一方面能拉近和交谈者的心理距离,形成亲和力。
美国某企业经理道尼斯来到一家企业总部,要面见该企业总裁约书亚先生。因为他得知,约书亚先生要捐巨款建造音乐厅、纪念馆和剧院。
秘书领着道尼斯进入了约书亚的办公室,约书亚正忙着翻看桌子上的一大堆文件。道尼斯环视办公室,走到墙边,用手指在木板上敲,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是的”,约书亚总裁高兴地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细木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约书亚总裁情绪极好,竟然把办公室内的所有装饰一件一件向道尼斯介绍,从谈木制到介绍他设计的过程。
道尼斯不但听得聚精会神,而且发自内心地表示敬意。本来秘书警告过道尼斯,谈话不要超过五分钟,结果道尼斯与约书亚谈了一个多小时。结果是道尼斯不仅得到了这笔工程的订单,而且和约书亚先生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道尼斯成功的诀窍很简单,通过谈话交朋友,千方百计激发对方谈话的兴趣,从而建立真正的朋友关系,当然生意也就好做了。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倾听别人说话,更不要去拦别人的话头,使对方表达不出自己的观点,以致让人产生反感。在谈话过程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听别人讲话要注意礼貌,要专心致志地听,眼光要和讲话者交流,适当用表情姿态去呼应对方的讲话。眼光不要飘忽不定,不要做其他事情和显出不耐烦的样子。
在谈话的过程中,即使出现了争论,也不要急于反击。这个时候你可做一个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让对方把情绪发泄出来。这样做了以后,你的情绪也会好很多。哪怕说些中立的观点也比马上堵住他的话要好得多,因为如果马上堵住对方的话,很容易让对方情绪爆发,这样事态就不好收拾了。
事实上,我们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而不抢占别人说话的时间,这在无形中也起到了褒奖对方的作用。仔细地倾听对方的谈话,是尊重对方的前提,能够耐心地听说话者诉说,就是在暗示对方,我对你说的内容很感兴趣,或者我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等等。这样一来,说话者的自尊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进而对你的好感就会产生,而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在你的倾听之中慢慢拉近。说话人觉得找到了理解自己的知己,情绪得到了缓解,而你因此获得了友谊。这不能不说是倾听的魅力。
所以,在我们和别人谈话的时候,要做一个“听话”高手,而不要去做“说话高手”,事实上,只有会“听话”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谈话高手。
真话未必好,“假话”未必糟
这个世界上无所谓真话和假话,有的是善意的话和非善意的话。说真话的未必是好人,说假话的不一定是坏人。
年轻人从小受的教育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撒谎和狡猾看成是坏的品质,要时时处处讲实话、讲真话。但生活告诉我们:真话是不可都说的,假话也并非都是不道德的。
一位大学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学生本科毕业后,经他介绍到了一家大型企业上班。半年后,那家企业的老总打电话告诉这位教授说:“你的那位学生业务还可以,就是不会说话。”
原来,有一次,那位学生请假回老家探亲,回来时带回来一些新鲜的木瓜,分给大家吃。同事们感到这些木瓜很新鲜、很好吃,都对他说了一些感谢的话。这时,那位学生却很认真地对大家说:“不用客气,这种东西在我们老家很多,都是用来喂猪的。”同事们听了都很不舒服,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位大学生说的“木瓜喂猪”的确是一句真话,可是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木瓜,他却说木瓜喂猪之事,显然有失大雅。说真话的场合和时机都没有把握好。
谎言,总被认作是欺骗与虚伪的同义词;撒谎者则常常为人所不齿,失去人的信任和尊重。然而,生活中也需要谎言,因为善意的谎言也很美。
一个身患重病的人忧伤地躺在床上,愁眉不展,茶饭不思。这时友人轻轻地撒了个谎:“别担心,医生说你很快就会好!”这简单的安慰之辞或许并不真实,但却满含着对友人诚挚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这谎言里蕴蓄的是一片浓浓的情意,谁能说这谎言不美呢?而当那位日日以泪洗面的病人听了你的谎言之后,一改过去的愁容,重新振作起精神,勇敢地同病魔抗争,微笑着面对每一天,甚至坚强地站了起来,这时,你会感到莫大的幸福。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个宝贝孙子,他最喜欢这个孙子了。有一天,他对孙子说:“来,让爷爷抱!”孙子跳着跑过来,可洛克菲勒却往旁边一闪,让小孙子扑了个空,摔倒在地。洛克菲勒撒了个谎,使小孙子栽了跟头;但正是这谎言给了小孙子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诉他一个真实的道理:生活中有泥泞与沼泽,随时随地都可能碰壁,我们要有所准备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
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是人生的滋养品,也是信念的源动力。它让人从心里燃起希望之火,确信世界上有爱、有信任、有感动。
善意的谎言能让人找到更多笑对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谎言,是赋予人性的灵性,体现着情感的细腻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坚强执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争取,最后战胜脆弱,绝处逢生。
父母的一句谎言,让涉世不深的孩子脸若鲜花,灿烂生辉;老师的一句谎言,让彷徨学子不再困惑,更好生长;医生的一句谎言,让恐惧的病人由毁灭走向新生……善意的谎言不会玷污文明、更不会扭曲人性。
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一次继续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绝不轻言放弃。因为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欢乐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这种谎不是欺骗更不是居心叵测,这种谎言是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没有任何的不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