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8年开始,12月1日不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这一天提醒人们正视以前人类从未遭遇到的严重疾病――艾滋病。在1988年的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世界卫生大会,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将每年的12月份作为艾滋病宣传月。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已经达到了384万以上,这个数字听上去已经让我们觉得有点触目惊心了,可是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会仍然觉得艾滋病毒离我们的生活很远。
艾滋病就像一只巨大的黑色魔爪,每天都要攫取8000人的生命,同时,为15000人预定着死亡列车的座位。1981年,人类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20多年来6900万人受到感染,2700万人发病死去,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如今,这场世界瘟疫已经横扫五大洲,人类居住的地方再也无法找到一块没有艾滋病毒的净土了。非洲依然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当瘟疫张开黑色斗篷,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首当其冲,昔日生机勃勃的土地如今已经面目全非。在这里,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近3000万,许多国家的艾滋病感染者已经接近总人口的30%。目前,亚洲居全球艾滋病排行榜的第二位,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10年内,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亚洲很可能取代非洲,成为艾滋病最大的受害地区。被称为坐在艾滋病定时炸弹上的国家――印度,艾滋病感染者已经达到四、五百万人。在泰国青迈,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中有41%已经变卖了土地,有57%的家庭积蓄全部用光。统计表明,全世界约有90%的艾滋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经常与贫困落后携手同行。与此同时,艾滋病也继续威胁着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截止到2002年底有17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患者在北欧、西欧和澳洲各国游荡着。
艾滋病消耗着家庭的财产,扼杀着国家的劳动力,左右着民族的兴衰。从政治、经济、社会、人口等等方面威胁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如果不能有效抵御这一病魔的入侵,艾滋病将蚕食掉人类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文明财富。艾滋病将把美好的人间化为地狱,艾滋病将成为人类种族延续的终结者。
80年代初的时候,当艾滋病还在其他一些国家肆虐的时候,中国似乎还是一片净土,如今,它也面临着艾滋病病毒的考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艾滋病以出乎人们意料的速度迅速蔓延,人们开始惊恐和不安。1990年,北京佑安医院一个艾滋病人去世后,医护人员将病人生前用过的生活用品全部烧掉,连病人坐过的一把椅子都没能幸免。
在与艾滋病毒作斗争的过程当中,许许多多的艾滋病患者以超人的勇气在做着顽强的斗争。12月是冬天的日子,在寒冬里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一方面我们在回顾与艾滋病做斗争的岁月里经历的风风雨雨,另一方面,我们要从这些勇敢者的身上获得一份信心,让我们共同面对未来。
在中原一带的人们抗击艾滋病、阻止艾滋病蔓延的时候,在遥远的东北吉林,那儿的人们还是一片宁静。因为在他们的心中,艾滋病似乎还仅仅是一个模模糊糊、神神秘秘的名词。但在2002年的一天,家住吉林省吉林市农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夏树清发现这个可怕的恶魔,悄悄地来到了她的身边……
2002年6月27日,对于39岁的夏树清来说,是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一份来自医务部门的艾滋病检测报告让她和丈夫顿时陷入绝境。
10年前,因为参与村里人组织的卖血活动,她和丈夫同时感染上了艾滋病。死亡的阴影一天天笼罩着她恐惧的心。想到丈夫也不幸感染,上有70多岁的婆婆,下有10岁的女儿,那风雨飘摇的家让她心如刀绞。在那些孤独难熬的日子里,她害怕被别人知道,害怕在无意中让女儿染上艾滋病,内心的耻辱和痛苦让她整天以泪洗面。终于知道了真相的婆婆还是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恐怖感让婆婆不久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使夏树清原本不幸的经历雪上加霜。
为了这个家,15岁的女儿选择了退学,回家帮助父母务农。接踵而来的变故几乎让夏树清的精神崩溃,她的体重开始明显下降,几乎到了不能劳动的程度。最让她意料不到的是村里人对她的疏远和歧视。地里的稻子没人收割,原本热闹的家门前冷冷清清,巨大的悲痛和压力向她袭来。
经过一番挣扎,重新站起来的夏树清萌生了想为身边的感染者做事的念头。在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帮助下,2003年9月,她利用自家的屋子创办了强健俱乐部。农闲的时候,夏树清把村里的感染者集中起来聊天、娱乐,给他们发放药物,这里成了艾滋病感染者倾诉、放松自己的温暖的家。
在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对妇女的影响越来越严重,15到24岁的女性受艾滋病感染的概率要高于男性2.5倍。对许多的妇女来说,艾滋病增加了她们照顾家庭的负担,加剧了女性的贫困化,女性在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帮助身边的艾滋病感染者一起笑对人生的夏树清,因其突出的贡献,2004年7月应邀参加了在曼谷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10月12日,她还亲手给到中国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别上了红丝带。安南夫人称赞她为英雄。
在夏树清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道理: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