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4200000041

第41章 为政——以德服人,以礼待人(4)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例举如下:“酒极则乱”(《史记·滑稽列传》),饮酒过度,就会出乱子。“乐极则悲”(《淮南子·道应训》),高兴过度,就会转化为悲伤。“礼貌过盛者,情必疏”(《西岩赘语》),过分讲究礼貌,感情就会疏远。“慎者,美德也,过而用之,则流于蒽”(《朱舜水集·慎》),谨慎本是一种美德,过分谨慎就成了胆小怕事。“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子兵法》),奖赏过多只会浪费钱财而体现不出恩惠,惩罚过重即使杀人也树立不起威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水太清了就没有鱼,对人审察太严了就没有可用之人。……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譬如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些人则相反,他们拼命工作,以致无暇顾及友情、亲情乃至自己,不知或忽略了人是需要真实温馨的生活的,是需要娱乐和休闲来调节身心的,一味工作而不知生活不过是可怜的工作狂而已。他们或许会很有钱,占有许多的物质财富,但他们未必有闲暇消受,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容易贫乏无味,因为他们同样会“没时间”顾及。这样的人生决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暇去体味生活本身。

事情出问题的症结往往在于“过”。当纠正偏差或纠正错误的时候,有些人常常急于求成而矫枉过正,于是便出了毛病。比如:有的患者得病吃药,擅自加大剂量和增加服药次数,结果引发了别的疾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孩子一犯错误便训斥、打骂,结果孩子反倒越来越难教育,如此等等。

要做到不倚不偏,须准确判断什么情况是“过”,什么情况是“不及”,防止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依照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来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和处理事物。

要做到不倚不偏,需要三忌:一是忌偏心。心正行则正,心偏身则偏。对人对事要正心、清心、公心,否则言行易偏。

二是忌偏激。遇事宜冷静,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头脑一发热便易于产生偏激,难免说过头话,做事过了头,造成令人痛心的损失。

三是忌偏废。一个人不能以个人好恶来进行决策。对于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允许有偏爱而不允许有偏废,绝不能把个人爱好作为决策的依据。

智慧金言

避免过与不及了,就要注意适度,就是限度或程度适当。适度要求人们依理循序而行,要求人们依照事物的自然规律而行。否则,说话也好,做事也好,只要一过度,如“过火”、“过头”,“过分”、“过激”、“过多”、“过快”、“过慢”、“过严”、“过宽”等等,都难免出偏差。只有不倚不偏才能保持适度,才能维系事物的平衡。也就是说,只有不倚不偏才能做好工作,办好事情。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经典语录

“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说的话动听就提拔他;也不因一个人品性不良就不注重他所说的话。

解读

孔子认为,在评价和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是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孔子最初对人是听到人家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但是后来,他从弟子宰予白天睡懒觉这件事上认识到这种看法的偏颇,于是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对一个人,不仅要听他说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观其行”,也就是要考察人的实际行为。

活学活用

有些用人者常常被别人的言辞迷惑而轻率地用人。历史上这样“以言举人”的例子很多。

上林苑为秦始皇所建,是专供皇帝射猎、巡守的地方。汉文帝一日到上林苑游玩,不觉来到一处,听见虎啸之声,随行的官员告诉他,是来到了养虎的虎圈,文帝就问管理上林苑的上林尉说:“这上林苑中的各样禽兽每种有多少呀?”

上林尉措手不及,无言以对。文帝心中不高兴,故意一口气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万分尴尬,左右张望,一个问题也答不上来。

这时,有个管虎圈的啬夫(就是管理虎圈的小吏),从旁代为应对,回答得头头是道,文帝来了兴趣,有意问了许多问题,以考察此人的能耐。啬夫看来了机会,有意卖弄,有问必答,滔滔不绝。文帝很是高兴:“作为一个官吏,难道不应该这个样子吗?上林尉太不称职,难以信赖。”

于是,文帝就对身旁跟随的廷尉张释之说:“这啬夫,不错,很有才能,就破格提拔让他做上林尉吧。”那个小吏闻言心中大喜,暗自高兴。

张释之考虑了很久,决定要出面反对这个人事任命。他问汉文帝:“皇上觉得,辅佐高祖定天下的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是什么样的人?”

文帝说:“都是厚德自尊的长者。”

张释之说:“这两人都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可他们都不善言辞,出言迟钝。难道当初他们都要学啬夫这样的喋喋利口,才能受到人们的重视?”

看到文帝心有所动,张释之继续说:“秦国重用刀笔之吏,官员们争相用急迫苛刻的办法谋取升官,结果弊病丛生,国家很快土崩瓦解。今天如果因为这个啬夫能言善辩,就破格提拔他,只恐天下人追随此风,纷纷效仿,争做那能言善辩而不务实际之人,这样就会造成轻薄不务实的坏风气呀!”

听了张释之的话,文帝感觉非常有理,于是打消了提拔啬夫的念头。

在用人的问题上,无论是什么时候都应该慎重,不能以片言之语而论事,文帝从谏听权,避免了以言任人,维护了朝中良好的风气。

有的人能干但口才不好,有的人呢,则是能说,口若悬河,但是却不能真正地做什么事。所以,决定对一个人的任用,不能只看他会不会说话,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事。

智慧金言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在处理问题时,既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要抱有成见,要全面地看一个人。

严于律己,方可服众

经典语录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对自身多要求,对别人少责备,就避免怨恨了。”

解读

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成就,首先必须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个人要想有所发展,首先必须要学会限制自己,而能够限制自己的人,才能够得到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只看见别人的过错,却看不见自己的过失。对别人要求近乎苛刻,对自己却很放纵。古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父亲或兄长们有好的行为,那些做子孙兄弟的后辈们要想学习这些好的行为,可能学不像;而父亲或兄长们一旦有邪恶的行为,那些子弟们便一学就会。由此可知,做长辈或兄长的人教诲子弟后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做好表率,这样后辈才有可能学好。有道德的人,如果行为有过失或稍有不当,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有道德的人,即使没有过失,小人也会因嫉妒之心而不能容忍。由此可见,君子和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急地指责他们。”这段话点明了身居高位者需要随时自省、自查、自责的重要性。位居高位的人常常为众人所仰视,所瞩目,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议论和评判。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往往保持着良好的自省习惯。严于律己有利于凝聚人心,获得民众的好感和支持,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拥护你。同时也避免因为自己言语不慎授人以柄,遭到反对者的攻击。

活学活用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带兵纪律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为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绝不姑息宽容。

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时、行军路过庄稼地时,总是小心翼翼,唯恐践踏庄稼,有时,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兵出征打仗,路过庄稼地时,路旁的草丛里“扑棱棱”地突然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突然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附近的麦子地里。尽管曹操使劲勒住马的缰绳,地里的麦子还是给踩坏了一大片。

曹操于是把执法官叫过来,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庄稼,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治我的罪吧。”

执法官很为难,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翩‘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况且这糟塌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够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了惊吓才冲进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况且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照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下,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的。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代替我的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珍惜它,爱护它也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曹操割发代首也算是严于律己,严格执行了法令。

《吴子·治兵》中记载,魏武侯问吴起:“军队不在乎数量多吗?”吴起回答说:“如果法令不明,赏罚不信,敲鉦不能收兵,击鼓不能前进,这样的军队,虽有百万之众,又有什么用处呢?”

这里说的是赏罚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智慧金言

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带不好兵的将军。作为领导者,假如不能够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必然会导致令行不止、令行不畅的结果。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经典语录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解读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

道家创始人认为,总想显示自己能耐的人不是明智的人,他的事业就不可能长久。

活学活用

这里,孔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针对领导者而言。生活中,每一个人其实都是领导,要么在单位,要么在家里,要么在朋友圈子里……

领导者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居功自傲,不渴望下属感恩戴德,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这样的领导者让下属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让他们都有所成就,“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不祈求他们报答什么,臣民过上理想生活后,觉得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而然,好像没有什么外力在起作用,更感觉不到有什么压力。通过这种领导方式可以达到管理的最大成功,“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这个词指的是指导那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特定的一群人所进行的活动。在管理活动中,明显有一群人(管理人员)协调另一些人的活动,但是管理人员自己是很少实际参加这些具体工作的。简单说来,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可见,管理者是既“无为”又“有为”的。一方面,他是指导、激励他人努力工作来实现管理目标的,自己很少参加具体工作,表现出他的“无为”;另一方面,他从事协调和指导的工作,又表现出他的“有为”。领导行为本身具有“无为”与“有为”的二重性。同时,组织成员应按照职位专业化的要求,也是既“无为”又“有为”。一方面,他必须尽职尽责,完成上级分配的本职工作,这表现出他的“有为”;另一方面,他的职责是限定得十分明确的,不能越俎代庖去插手别人的工作,以保持组织的正常秩序,这又表现出他的“无为”。而从总体上看,管理者是“无为”的,被管理者是“有为”的,“无为”是通过“有为”来实现“无不为”的目标的。

上司想做到“无为”,谈何容易!上司要无为,得有一个先决条件,手下应有几位值得依赖并有卓越才能的下属,否则,上司即使有“无为而治”的想法,也无法实现。

北宋时,有一次,臣子向仁宗皇帝讲孔子称赞舜“无为而治”的话,仁宗皇帝说:“如果后代的君王手下有得力的臣子,代替天子操持政务,而不存私心,那么,人君也可以无为而治了。”

在一旁的臣子扬安国听后,惭愧地说:“陛下近年颁下手令,访询群臣,想要达到自己从容安静而天下太平的境界。然而,主持国政的臣子很少能与陛下忧勤之心相符,这是我们的罪过。”

可见,要无为而治,就必须放权,让臣下有一定的权力去完成他的职责。

但是,授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下属应当没有私心,或者说忠于上司;应当具有称职的才干。没有一个这样的中层管理群体,最高管理者的“无为”就无从谈起。没有构成强大的中层管理体制以前,最高管理者的放权是不合时宜的,那样做将会导致管理的不可控制,乃至全线崩溃。

一个厨师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那么饭店经理则是以无味调和五味。下属以自己能胜任专长某种工作为有才能,领导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下属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领导以善于听取下属们的意见为有才能。下属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领导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

汉朝曹参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继承了相位以后,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中一片了然。在曹参看来,汉初承接秦末的大乱,天下刚刚安定,人民正需要休养生息,曹参这种清静无为,以不扰民为原则的治术,正好符合了时代的需求,也让汉帝国在稳定中求得发展,慢慢培植国力,终于在汉武帝一朝缔造出灿烂辉煌的成果。曹参是大智慧者。

所以,挑选管理者,要挑选那个能够把事情管好而不是做好的人。作为领导,正是因为不必事事操心,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问题大都是相对而言的,除了必须解决的问题之外,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忽略,如果要先解决掉所有的问题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

现实中,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力很强,经常觉得:“我可以自己做,我也能做得比任何人都好。”这样的态度其实有很多问题。因为你没有三头六臂,你要做的事太多了,这样你的工作品质就不可避免地会出问题。把那些常规性的工作派给别人去做,你就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更具有创造性、更重要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不知天高地厚,总想快速出“政绩”,往往适得其反,南辕北辙。

智慧金言

“无为而治”并不是简单地“无所作为”地让事情发展下去,而是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统筹,让事物按预定的轨道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中间没有太多的人为干扰,因为大方向已经定了,别的就不重要了。

同类推荐
  • 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

    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的生命需要感悟来充盈,才会变得滋润和充满生机,而这些智慧的养料就来自于我们所经历的每件事情,或读过的每个故事之中。
  • 竞争的决胜

    竞争的决胜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摆对心态做对事

    摆对心态做对事

    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 羊皮卷

    羊皮卷

    本书涉及到人生成功的诸多重大主题,几乎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鼓舞人们乐观、拼搏、勤奋努力的精神食米发。
  • 安下心来

    安下心来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安不下心来去认真做一件事情,有的人在做这件事情,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情;在做这份工作,却想着另外一份工作。往往在追求更多未来生活和缅怀过去生活中,失去了当下的自己。由此带来了迷茫、恐惧、不安心理等,活成了机器人、狭隘的人、不安的人、庸俗的人、迷失的人。介于此,作者分析我们安不下心的原因,告诉我们怎样做,才能安下心来,实现期望的事情。
热门推荐
  • 苏少的萌包养成记

    苏少的萌包养成记

    某一天,从某个树林里冲出某个萌宝,上了某一辆车,扑了某一个人……这就是苏萌包与苏少相遇的故事##可谁想苏少却在宠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忘记了回家的路……(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隐修谭

    隐修谭

    问:为什么女生绑头发的发绳总是频频失踪?答:当然是因为它的身体不堪重负所以总是逃跑!问:为什么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屋内频频传出鸡叫?答:因为那只上班的鸡还没有适应朝九晚五的生物钟。问:为什么半夜照镜子有时会看到两个身影?答:因为夜晚是游魂可以出来走动的合法时间。问:为什么有的人会知道这些稀奇古怪的答案?答:因为一切尽在隐修谭!
  • 有遗憾的故事

    有遗憾的故事

    此书共有多个故事构成,以我们经历的所以遗憾来做题材。表达了我们青春里陪伴我们的那些人,———爱人、亲人、挚友还有那些只见过一次面的陌生人。我们的青春里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遗憾,只是希望能挽回一点点,哪怕只有一次的机会。
  • 一剑钟情

    一剑钟情

    那柄修卢剑牵扯了少女的一生,注定了一开始宿命的相逢,如涸辙之鲋,相濡以沫,却只落得生死两茫,惊天阴谋纷至沓来,一时间武林变色,腥风血雨。她踏遍山河追寻他的下落,却逢血刀令重现。她无端被武林通缉,途中巧遇神秘男子。他是谁?是敌是友?她将何去何从。曾经沧海,终不过心殇。缘深缘浅缘灭,不如相忘于江湖。
  • 最后一位黑客在仙域

    最后一位黑客在仙域

    弹指间,天崩地裂,一念间,时空幻灭。仙幻荒域,有三十六重仙域,七十二重荒域大世界。这里修士之间的战争毁天灭地,处处都是焦土与哀鸣,谁也无法在这乱世之中逍遥自在,谁也无法在这里踏上巅峰之路!直到有一天,一个重生而来的黑客少年,带着他的万能工具和师傅凯老踏出宗门。凭借着万能工具的搜索,采集,炼药,炼器……渐渐的构筑出一个让家人朋友,都能够安全修炼的世界。微系统流,敬请关注!
  • 仙侠奇缘之轮回

    仙侠奇缘之轮回

    这是短篇小说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有什么不对的指出来。谢谢
  • 追妻成瘾:傲娇总裁你走开

    追妻成瘾:傲娇总裁你走开

    “我宁愿少活十年也不愿意跟你多说一句话!”安亦城笑了,现在的女人,套路可是越来越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兵魂回档

    兵魂回档

    上一世,他是兵中王者!这一世,他依旧是王者!薛郎扛着白色的巴雷特,站在高楼顶端,豪气的说道:再活一回,我依旧是王者!
  • 异界之从流民营开始

    异界之从流民营开始

    穿越异界,脑海里多了座流民营,每日自动收拢随机数量的流民,流民们不仅会种田,还会打架,下厨,插花,锻造,冶金,做木工,教书育人,带兵打仗……这么能干,你们是怎么变成流民的(吐槽)。备注:西幻向,剑与魔法的世界。
  • 魔菌

    魔菌

    普通的泳池救生员发现自己被不同组织的人密切跟踪,并接连遭遇怪事,经过抽丝剥茧的调查,他发现自己原来还有另一重身份,脑中的记忆竟然全都是他人的植入……在不断寻找自己真实身份的过程中,他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并遇到了自己的挚友与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