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鬼子来了——日本幕府对台湾的图谋
说日本,不得不说中国一句老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日本就是这么惦记台湾的,惦记的直让人“怕”。
台湾现代言情片里常有这样的反面角色:某家不务正业的坏小子,盯上了邻居家貌美如花的姑娘,然后玩命追,骚扰,人家瞧不上他,就使阴谋耍诈,当面威胁利诱,背地里蝇营狗苟,挑拨个是非,散布个流言蜚语,胆子大了,偶尔还来个霸王硬上弓,卑鄙下流全用尽,直折腾得主人公七荤八素。这样的缺德孩子,虽然闹到最后恶有恶报,可七八十集看下来,也直叫观众恨得牙根子痒痒。
如果十六世纪的台湾,已出落成貌美如花的大姑娘,那么倭寇,就是邻居家那个缺德孩子。
说起这个“缺德孩子”对台湾的罪行,那更是血债累累。前面讲过,早从元朝末年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弘治,正德,嘉靖。一百年来倭寇对台湾的骚扰始终没断过。跑到人家家里明火执仗白吃白拿不说,还经常赖着不走,急了就耍亡命。但那年头毕竟日本家境不好,家里头闹分家,打的一团糟,自然忽视了对下一代的教育,子女全成了小混混,管也管不过来。但家长的态度还算好,日本这阶段历代“实际统治者”,对这类事端都是极力反对的,每当出了事,大都是第一时间赔礼道歉,甚至还时常“大义灭亲”,把肇事者送交中国惩办。“危机公关”的很到位。所以说起那段历史,虽然可恨,但善良的中国人也大多理解,比如晚明学问家冯梦龙就曾很信誓旦旦的说:“倭寇是那些日本强盗的自发行为,他们国王并不知情”。(倭寇之乱,乃奸民自为,其国王不知也。)
可到了明朝万历十八年,这个“缺德孩子”的家长,也终于撕下了他以往伪善的面纱:抢人家姑娘算什么,白吃白拿也太没眼光了,抢他全家才够本。
这个家长的名字,叫丰臣秀吉。
这个人今天已经相当有名,大名鼎鼎的日本“太阁”,“战国英雄争霸”的最后胜利者。几代日本电影工作者拿着他的故事拍电影,连他的部将们,哪怕是个端茶送水的马仔,也给海吹上了天,这个“战神”那个“战王”的招摇。互联网上,以他为主角的游戏,这个争霸传那个立志传满天飞,引得无数未成年人心醉神迷,功课不管,考试扔一边,拼得零花钱全用光,也要过一把“太阁”瘾。
当然反面评价更不少,除了日本本土外,周边国家老百姓对他,那真是恨到咬牙切齿,比如在韩国南部农村,小孩子们至今还有“打猴子”的扔石块游戏,所谓“猴子”,就是这位丰臣先生的绰号。明清时代的文人们,把他看成目无君父,篡权自立,竟敢挑战天朝天威的奸贼,现代中韩朝三国的历史教科书,说到他,以及那场由他发动,祸及整个朝鲜半岛的日本侵朝战争,对他的评价也可谓众口一词:侵略者,战犯,可耻的失败者。
无论是本国后代的吹捧美化,还是教科书上的激烈抨击,丰臣秀吉,却实在是一个很有历史意义的人:日本从一个岛国走向扩张道路的蜕变里,他是宗师,影响东亚政治几个世纪至今的日本军国主义,他是鼻祖。而台湾岛近代的命运,也因他的出现,被他所预言。
丰臣秀吉,日本爱知县名古屋人,出生于公元1537年,原名木下藤吉郎,其父只是个下等武士,家庭条件只能说一般,丰臣秀吉的先天条件更叫惨,人长得砢碜,年轻时候的绰号叫“秃鼠”,后来发迹了,才改成叫“猴子”,在诸侯划地为牢的日本战国时代,极讲究门第出身和个人形象,以丰臣秀吉的条件,想发迹,那基本是没指望。
但丰臣秀吉从小就不一般,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敢想,早在他年轻时代穷困潦倒时,就曾对好友蜂须贺氏立言:“他日必一统天下,成就万世功勋”。不但敢想而且敢做,二十岁不到就主动投身内战洪流里,先后在几家诸侯麾下效过力,最后跟定了一个主子——织田信长。从足轻开始干起,在多次战斗中奋勇冲杀,外带他绰号“秃鼠”,脑袋更比老鼠还贼,兵法韬略无师自通,打仗的鬼点子一套接一套,很快入了织田信长的法眼,直升机一般的往上提拔,先当组头,又当城主,再到国主,期间打了一堆胜仗,也拥有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嫡系军队。姓名也改了,叫“羽柴秀吉”,到1581年织田信长削平群雄,统一日本时,这只出身贫寒的“秃鼠”,已是织田信长身边的实力派大将。
而1582年的“本能寺之变”,更成为丰臣秀吉的人生转折点,诸侯明智光秀发动兵变,杀死了投宿在京都本能寺的织田信长,织田信长这棵“大树”倒了,但丰臣秀吉这只“猢狲”,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他先是在五日内迅速带兵返回京都,行军五百里摧枯拉朽般打垮明智光秀,并成功扩充实力,一举成为日本最强大诸侯。这场战斗,就是日本历代军事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大撤退”,随后他分化瓦解,或打或拉,击败反对派岛津氏,收服死对头德川家康,终于1585年再次统一日本,挟持日本天皇号令诸侯,被日本天皇赐姓为“丰臣”,官封日本“关白”,五年后又将“关白”职务让与外甥丰臣秀次,自己自任“太阁”,成为日本至高无上的实际统治者。
这就是丰臣秀吉的简略发迹史,很能打,很能混,很能屈能伸,但如果仅限于此,丰臣秀吉也不过就是一个枭雄,之所以说他对日本乃至东北亚政治影响深远,全因为他人生的一个最主要特点,可概括成一句广告语:世界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行动就有多大。
一无所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年轻的丰臣秀吉,梦想统一日本。当他削平群雄,执掌了日本最高政权后,日本的海岛天地当然装不下他,他有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梦想—征服世界。而台湾,就是他梦想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有了“大梦想”,当然就有“大行动”,他掌权之后做的事,在今天是既耳熟能详,更分外雷人:发诏令宣称日本是“神国”,和中国“天朝”相对应。把一向对中国“纳贡”的日本,抬到了和中国平等的位置。定下了征服世界的疯狂计划,竟然决定三年征服朝鲜,五年征服中国,将都城迁到北京,然后恢师南进,征服印度和印度支那半岛。从此一统世界。连他的养子丰臣秀赖也觉得“干爹”太疯,托病不想参与,丰臣秀吉写了封字条给他,上书“只要打下北京,你就是中国的关白”,“干儿子”丰臣秀赖立刻热血激荡,当即表忠心愿赴汤蹈火。疯狂,也是有遗传的。
可“大梦想”是美好的,“大行动”却是残酷的。“梦想”的第一步是征服朝鲜,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二十万日军直扑朝鲜半岛,一开始摧枯拉朽,三个月就几乎占领朝鲜全境。还一度击败了明王朝的援军,但朝鲜是明王朝的藩属国,打朝鲜竟不看大明朝的脸色,这还了得?大明朝变了脸,几万明军挥师入朝,把20万日本“战国英雄”打了个稀里哗啦。战争持续了整整六年,几十万日军被明军分割包围在朝鲜半岛,摁着揍了个惨,全日本被拖得筋疲力尽。丰臣秀吉内部反对声四起,终在内忧外患中死去。而侵朝日军在仓皇撤退中,也被明军围困在露梁海域,几乎杀得全军覆没。今天的日本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场战争几乎让日本一半青壮年丧生。所谓征服世界,刚踩上“跳板”,就给摔了个结实,几乎半条命摔没了。
所以说起这位疯狂的丰臣秀吉“太阁”,历史学界,特别是中韩历史学界,几乎都是嘲笑:疯狂,不自量力,螳臂当车,飞蛾扑火,以至于脑袋进水,头让驴踢了,说啥的都有,隐没在嘲笑声里的,却是丰臣秀吉疯狂计划中,两句影响深远的话。
第一句话,现代人已经耳熟能详,这是日本近代侵华战略里极其出名的一句话:欲征服支那,先征服满洲,欲征服满洲,欲征服满洲,先征服朝鲜。说这句话,现代人往往想起甲午战争,九一八,七七事变……但这句话的最早出处,却来自丰臣秀吉那个“征服世界计划”:欲图唐土,先图辽东,欲图辽东,先图朝鲜。
现代人知道不多的,是他的第二句话,不够高调,但是绝对真理。如果说第一句话,是近代日本的一条明线,那么第二句话,就是一条暗线。
“得唐之土,关键在得唐东南之土,欲图唐之东南,必先图夷洲,欲图夷洲,先图琉球。”
翻译成白话就是:占领中国,关键就是要占领中国东南地区,要得到中国东南地区,就要先得到台湾,要得到台湾,就要先得到琉球。
其实就在当年丰臣秀吉做出疯狂战略的同时,他就已经开始行动了,公元1592年,他派大将有马晴信出使台湾,威逼台湾高山族向日本“纳贡”,却被骂得狗血淋头回来。对台湾,丰臣秀吉一直都是有想法的。
在丰臣秀吉的征服战略中,侵略中国其实是两条腿走路的,先占领朝鲜,进而攻占辽东,威胁中国北方。进而进兵琉球,拿下台湾,以台湾,琉球群岛为基地,对中国东南沿海展开攻击。进而占领中国全境。很疯狂,但如果我们把目光再前进三百年,就会发现这段话准的离谱:公元1874年,日本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其对琉球的统治,继而废琉球国,将琉球国改为日本冲绳县。公元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中国清政府,吞并朝鲜,而在之后“议和”中,日本狮子大开口,借机迫使清政府割让了台湾。公元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台湾成为了日本海军的基地,日本海军以台湾为跳板,大肆攻打中国东南各省,不但占领江南诸省,更封锁了中国的水上外援,中国只能通过西南的滇缅公路和青藏高原的驼峰航线获得外援……丰臣秀吉这句疯狂的话,被日本人以低调的方式,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一步一步完成着,险些做成现实。
这就是丰臣秀吉对于日本的意义,这个人的出现,疯狂,失败,却激起了一个民族潜意识中的对外扩张欲望,如果说之前倭寇之乱的日本,只是一群一盘散沙的毛贼,那么丰臣秀吉及其身后的日本,却是一支在惨遭失败后蛰伏休养,默默积蓄力量的巨盗。丰臣秀吉将日本定为“神之国”,宣称日本“梦日而生”,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是日本的领土,这些在外人看来疯子般的呓语,却成为整个日本军国主义者自大的源泉。他的存在,是整个日本历史的拐点。
而随着丰臣秀吉的死去,蛰伏休养的日本,终于暂时收起了那条“明线”,默默的等待着时机。丰臣秀吉疯狂的梦想,并未随着他的死而消逝,相反化成了病毒,在之后一代又一代日本人身上扩散,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源泉。而在十六世纪末的日本,有一个人,却更接过了丰臣秀吉的“枪”,他收起了明线,走向了暗线,向着日本岛南面的台湾,伸出了一双无形的手。
这个人的名字,叫德川家康。
和丰臣秀吉一样,德川家康也有自己的绰号,丰臣秀吉先叫“秃鼠”,又叫“猴子”,比起来,德川家康的绰号一直比较固定——“忍者”。叫这个名字,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太能忍,纵观他的人生履历,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在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