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八月,在陆续平定了浙江,江西的抗清势力后,清王朝以贝勒博洛为主帅,大举进攻福建。在这次进兵前,清政府在“隐蔽战线”上取得了重大战果,利用同为福建人的洪承畴写信,成功劝降了郑芝龙,清政府给郑芝龙的许诺,主要有两条,一是他在清王朝的官位,绝对会比现在高。甚至拿吴三桂,耿静忠之流做例子“许以破闽为王”,二是保证郑芝龙的商业利益,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利益。价码如此之高,郑芝龙决心“卖”了,他先是允诺清朝,等到清军南下的时候,他会尽可能撤出沿途关隘,给清军打开方便之门。八月,清军的进攻正式开始,当时福建与外界的主要关口,是仙霞关,杉关,分水关,号称福建“三关”,只要守住这三个易守难攻的要地,就是百万清军也进步来,结果郑芝龙大手一挥:放进来!还没等着清军进攻,这三关的守军,就跑的跑降的降,之后清军长驱直入,所过之处,郑芝龙的军队不是避而不战,就是就地投诚,基本算是“打假球”。
郑芝龙打假球,隆武帝是管不了的,但危急之下,他还是要最后一搏,其中办法之一,就是命令郑成功火速率军到分水关迎战,郑成功倒也听命,得令后日夜兼程赶赴前线,但铁心卖国的郑芝龙,干脆连儿子也一起卖,他立刻下令停发了郑成功部的粮饷,结果这支军队在半路上就尽数逃散,只留了郑成功光杆司令,率残兵返回安平。
郑芝龙打假球的结果,就是他的兵尽数都撤到了福建沿海他的老窝地带,而可怜被软禁在延平的隆武帝,这下几乎就是被扔在那里等清兵抓了。危急局势下,隆武帝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他一面致书郑成功,请他火速派兵救援,一面集结了自己能集结的几千兵马,打算一举冲出福建,到江西赣州地区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赣州地区,也正在进行着惨烈的赣州会战,明清双方数万大军在此拉锯,如果隆武帝能来到赣州,以他“天子”的地位号令群雄,很可能就扭转局势。但人算不如天算,火速救援的郑成功,半路被清军截击,一番恶战后不得不撤退。而一心要冲出福建的隆武帝,也最终在福建丁州被俘,并最终绝食死于清军监狱。九月十九日,清军攻破南明隆武政权首府福州,一度是南中国抗清希望的隆武政权,随着隆武帝的就义而灭亡了。
隆武政权的灭亡,让郑成功尤其激动,从整个事态的发展看,傻子也能看出来父亲郑芝龙要干什么,郑成功不是傻子,所以他气呼呼的找郑芝龙理论。大势如此,郑芝龙也不隐瞒,大摇大摆的承认自己准备“卖”了。这时候清朝博洛贝勒统帅的大军,已经进抵泉州,就在郑芝龙的眼皮底下,意思很明确:不投降我就打!所以虽然知道郑成功忠义,郑芝龙却不慌张:现在大敌当前,整个家族的老少爷们都在这里,不投降也得投降,投降还可以谈条件,不降是死路,你还能怎么地。
可他着实低估了自己儿子的决心。爷俩见面以后,先是理论,从大势,时务说道家族命运,郑芝龙认为,投降了以后,要什么有什么,反正以前也投降过,不吃亏。郑成功却认为,福建地理位置重要,投降了等于拱手让人,而且到时候你本钱全没了,人家还跟你谈什么条件?理论了半天说不到一起去,就开始吵!吵到最后就动手,郑成功哭着愤然拽住郑芝龙的袖子,跪下来苦苦劝,郑芝龙也急了,甩手一巴掌把郑成功打到一边,当场拂袖而去。
不过在郑芝龙看来,和儿子闹的这一场,不过是个小事情。在他眼里的郑成功,还只是个从小读四书五经长大,乳臭未干的娃娃。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算你忠君爱国,可现在皇帝都让人抓了,你还忠个头,所谓流泪哭劝,誓死不降,不过是小娃娃使性子,过两天就好了。
但郑芝龙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在儿子面前拂袖而去的那一刻,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擦干眼泪的儿子,脑海里早已经升腾起一个古老的信念:自古忠孝难两全!
虽然“难两全”,但怎么处理和父亲的关系,对从小仁孝的郑成功来说,还是非常纠结的。生养自己长大的父亲,不是说翻脸就能翻脸的。但一件意外事情的发生,却让他不得不翻脸了:和郑成功吵完后,郑芝龙也很生气,回到大营后,就给自己的亲弟弟郑鸿逵说了一句话,大体就是说,这小子要是再闹,我就把他绑到清营去当人质,既能表忠心又不让他添乱,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但郑芝龙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位弟弟,和他也不是一条心。在他的众兄弟里,郑鸿逵是中过武进士的,崇祯年间就干过锦衣卫,又兼眼光独特,是郑家老一辈里少有的明白人。听了郑芝龙的话,郑鸿逵二话不说,转头就找了郑成功,将郑芝龙的话原封不动转告了。这还了得,郑成功急忙集合部将,拔马逃跑。
逃跑这种事,当年郑芝龙也干过,在日本招呼都不打一声,跟着就开溜,老婆孩子全扔了。但相比起来,郑成功却跑的很负责任。和老婆孩子以及母亲都打了招呼,本来是想躲躲风头,但郑成功的老婆董酉姑更有决心,抱着孩子收拾行李,说一家人要死就死在一起。在郑鸿逵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人成功离开了安平,来到金门一带暂且栖身。至于母亲田川氏,各种史料里没有记录母子话别时候的对话,但对于郑成功来说,这应该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一生最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这场匆匆的逃跑,却是娘俩之间的永别。
郑成功的逃跑,让郑芝龙很恼火。还没投降儿子就跑了,毕竟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对于降清的决定,本来郑家上下意见就不统一,这下可做出榜样了。放走郑成功的郑鸿逵,也曾多次劝阻郑芝龙。但这时候的郑芝龙,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外加还是没拿郑成功当盘菜,总觉得小孩子使性子,过几天就好了,因此又像模像样的给郑成功写了封信,谆谆教诲儿子要听话,过两天郑成功回信了,信中有一段斩钉截铁的话: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意思很明确:是做叛徒还是做我爹,你只能选一个。
郑芝龙选做叛徒。
十一月十五日,铁心投降的郑芝龙不顾众将劝阻,仅带五百亲兵至福州会见清朝元帅博洛,商讨投降事宜。博洛给郑芝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亲率文武官员在福州郊外迎接,郑芝龙的车马一到,博洛亲自迎上前去,挽着郑芝龙的手走下来。如此推心置腹,可把郑芝龙感动坏了。他当时检讨自己拥立朱聿键即位,对抗清政府的罪过。博洛则很豁达的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以后还要同心协力,共为大清效力嘛。
仪式很隆重,场面很亲热,会晤很成功,至于结果……
从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郑芝龙每天都得到热情款待,成日宴会不断。胡吃海塞到十七日深夜,郑芝龙突然被博洛从驿馆里叫起来,连同他的五百亲兵都一道给看住了:圣旨说让我立刻回京,跟我一起走吧!
郑芝龙这才明白:上当了,饶是他算盘打的精,现在却被人当猴耍。什么进京面圣,不过就是找机会软禁你。逮着了你,你的十几万大军也就群龙无首,消灭起来还不容易?至于什么入闽为王,封官许愿,也都是空头支票。事到如今,你郑芝龙已经是人家案板上的肉了。
威风了一辈子的郑芝龙,这下算是彻底栽了。曾经啸傲东海的他,此时终于露出了熊包本色,先是可怜巴巴的请求说,我的部将没有我,会做乱的,放我回去吧。见清政府不理他,就干脆逆来顺受,清政府让他写信劝降,他就写,封王闽省算是没指望了,保命要紧。在他的“逆来顺受”下,郑家海商集团的主力军队,包括施天福,洪齐山,黄庭等人都放下武器,之后几日,清政府累计招降郑家主力军队达十一万五千人,曾经称霸东海的郑家大军,一夜之间就全数玩完了。
当然还是有几个不听招呼的,比如郑鸿逵就提前把兵带走,和郑成功一道盘踞在金门,郑彩盘踞在厦门,郑彩盘踞在南澳,不过在清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小威胁,不足为患。
确认只剩下“小威胁”的清政府,也干脆撕破脸了,原先还尊重一下郑芝龙,现在也不用尊重了,这个人能力太强,威胁太大,斩草,就要除根。顺治三年十一月三十日,郑芝龙还在押解去北京的路上,清王朝就悍然对郑芝龙的老窝动手了,清军突袭南平,因郑家毫无防备,以致南平全境倍遭屠戮,郑芝龙乃至郑家部将留在南平的家小,几乎被杀戮一空,清军在当地大肆烧杀,奸淫掳掠不恶不作。而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也在这场劫难中遇害。
田川氏的死因,史料上有多种说法,最可信的,却应该是江日升《台湾外记》中的记录:清军由前明将领韩岱率军到安平劫掠,大难之下,田川氏手持利剑,站在郑府大院中央,旁人全她赶快逃跑,她却充耳不闻,清军破门而入时,但见她愤然挥刃,切腹自尽。这是一个刚烈的母亲,用她毅然的牺牲,给儿子上的最后一刻:坚持到底,宁死不降。
田川氏很刚烈,但郑家男人的表现,却相当懦夫,南平周围不是没有兵马驻守,特别是驻扎南澳的郑芝龙之弟郑芝豹,郑芝鹏等人,事发前提前得到消息,却一不通知二不救援,只是慌忙把自己的财产家小卷走逃难,全然不顾别人死活。事后又卖身投靠,步着郑芝龙的后尘降清。得到消息的郑成功紧赶慢赶,从浯屿率军救援,但等他杀散清兵,赶到南平时,却只见得全城满地的死尸,烧杀后的断壁残垣,还有惨死的母亲……
这是郑成功人生中最悲痛欲绝,也是最重要的一场别离,之前的他,虽然忠心为国,宁死不降,但对于家族,尤其是父亲的海商集团,尚怀有幻想,即使是为了抗拒降清,栖身金门,在与父亲的书信往来中,仍不忘了以忠孝大义劝父亲悔悟,但是从此刻起,一切就都不存在了,不再有父子亲情,不再心存幻想,国恨家仇,让清王朝和卖身投靠的父亲,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对于他的一生来说,这是一场最彻底的告别。
在厚葬了母亲之后,郑成功还做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以这件事情,来完成这场最彻底的告别。
他穿上自己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时曾经穿过的儒巾蓝衫,来到自己曾经读书过的南安文庙。那是他儒生生涯里非常记忆犹新的地方,十五年前他在日本开蒙学的时候,母亲用粗浅的汉语,一个字一个字告诉他这些圣人的名字,勉励他将来要像他们一样。七年前他考取秀才的时候,就曾在这里拜领儒服,面对满屋儒家圣人的雕塑,立下匡扶社稷,忠心为国的誓言。
七年后的此时,物是,人已非,繁华的家乡,已是断壁残垣,开蒙学的母亲,早已阴阳相隔。锦绣文章,在兵与火的战乱中不过废纸一张,圣人教诲,更救不了这灾难深重的国。青香绕饶间,二十二岁的郑成功一字一泪,对着那一排排曾经心向往之的圣人牌位,说出了自己从此奋斗终生的誓言。
昔为儒生,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所用,请先师谅鉴。
然后,他当众手持火把,脱下儒服,在圣人的灵像前缓缓点燃,烈烈火焰中,满面的泪水渐渐烘干,青衣蓝巾,已然换成精钢铁甲,青峰宝剑。这之后,不再有忧怀国事,吟诗弄月。只有金戈铁马,征战杀伐。
配甲,上马,出征。
清朝顺治三年十二月初一,也就是南平浩劫后的第三天,就在清朝征南元帅博洛,在奏折里得意洋洋的向清政府汇报说“海贼尽平,东南从此无事”时,二十二岁的郑成功,在金门烈屿誓师抗清。这之前,他是儒生郑成功,这之后,他是军人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