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自从鱼玄机杀人案件发生之后,很多与她结交、有私情的官员纷纷求情,可是社会舆论对她却非常不利。晚唐时期,对女性的约束越来越多,风气不再像盛唐那样开放,而且之前的唐宣宗还常以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作为反面例子,教育自己的几个女儿要规矩守礼。既然贵为公主都不能为所欲为,鱼玄机作为一个声名不好的道士——更难听的说法已直接将女道士等同于“半娼”,引发如此恶劣的社会影响,必须严惩。
京兆尹温璋对此感到压力很大,无奈之下,只得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唐懿宗。然而,懿宗的判决令人大跌眼镜,他毅然决然地批奏:死刑!
后世很多文人对这个判决非常不理解,他们欣赏鱼玄机傲人的才华,但又不能斥责唐懿宗,只好将怨气撒在温璋身上。在他们的妙笔生花下,温璋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酷吏,还编出杀鱼玄机是因为“求爱不成、因爱生恨”的桥段;有的还将温璋改名换姓,成为一个叫“裴澄”的莫须有的人。至于温璋究竟是不是鱼玄机的“粉丝”,目前仍没有史料可以证明。
总之,原本以为顶多“徒一年”的鱼玄机,却在唐懿宗的判决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人生。鱼玄机是晚唐女诗人中最负盛名的一位,《全唐诗》中共存诗四十九首,然而,她的命运也最为坎坷。因为出身问题,她得不到一个好归宿,偏偏本性又多情。其实在受到李亿的伤害后,鱼玄机原本可以看透男人和爱情,可是遇到陈韪,她又昏头昏脑地陷进去了。如果她真的看透,那绿翘和陈韪偷情又算得了什么呢?再换一个人就是,但鱼玄机的做法只是再一次印证了那句话“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至死她也没有做到“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白白丢了自己的性命。
红叶金锁诗
对于宫女们来说,只要一入皇宫,就如同进了牢笼,即便到了婚配年纪可以出去,但最青春的年华已经逝去,而更多的人考虑到出去后没有一技之长,宁愿老死在深宫之中。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的宫女靠着树叶为自己成就了一段姻缘。
人们常说“一入豪门深似海”,其实这种状况来形容皇宫则更是贴切,尤其是到了选秀时节,多少正值年华的少女进入皇宫,从此开始她们要么卷入争斗、要么寂静老去的生活。然而,生活永远比小说电视剧中描绘的精彩。
在《全唐诗》的记载中,唐僖宗时期有一位宫人做了一首《金锁诗》:
“玉烛制袍夜,金刀呵手裁。
锁寄千里客,锁心终不开。”
诗中描绘的是一名女子借缝制战袍来感叹自己的情感无处依托,尤其是“锁寄千里客,锁心终不开”这一句颇为新颖,明代散文家钟惺对它的评价是:“锁情锁心字俱奇,奇尤在锁情相寄耳。”后来,这件夹着金锁的棉袍被神策军中的一名军士所得,此人名叫马真。不过,由于马真是一介武夫,对那些风花雪月的诗词毫无兴趣,面对从天而降的金锁,他欣喜异常,便将金锁拿到集市上变卖。有人见他区区一个军士,居然拥有这等精致名贵的宫廷制品,不免疑心是他偷的,于是将马真关押起来,并上奏朝廷。唐僖宗虽为晚唐昏君,但出了这种事,还是依照从前的老规矩,为这个宫女和马真赐婚。
或许有人觉得这个宫女运气真好,居然能凭借一把金锁和一首《金锁诗》遇到自己的姻缘,从而离开那个没有自由的皇宫。其实,这是从唐玄宗以来就留下的老规矩。
开元年间,唐玄宗令宫女们为边疆将士们缝制棉衣,没想到分发下去之后,一位士兵居然在棉袍中发现了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这就是《全唐诗》中所记载的《袍中诗》。诗中一个典故也没用,却轻而易举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真情。而士兵看到诗后也不敢隐瞒,立即向主帅报告,主帅又奏报给唐玄宗。唐玄宗闻讯后,马上将这首诗遍示后宫,追查是何人所写。一时间人人自危,眼看一场大祸就要临头,最后,写诗的宫女不想连累大家,便勇敢站了出来,承认是自己所为。
令人讶异的是,唐玄宗完全没有怪罪,反而降旨给她和那个得到此诗的士兵,令二人结为夫妻。唐玄宗叹道:“既然你盼望能与有缘人结来生缘,不如让朕为你们结今生缘吧!”
就这样,因为唐玄宗的英明决定,世间又多了一桩“千里姻缘一诗牵”的美谈,而且他的处理方式还给了众人一个暗示,对于宫女们私传条子谈恋爱的行为,这个多情皇帝似乎觉得挺浪漫的,不仅不禁止,反而宽容大度、变相鼓励。后来还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宫中有宫女做的诗能被宫外有缘人捡到,那朝廷就按例为二人赐婚。
经过开元宫人的《袍中诗》事件后,后宫的宫女们开始纷纷各显神通,拚命找机会将自己所写的“情诗”流传出去,期望自己也有同样的好运。不过,为将士们缝制衣袍的机会不是年年都有,机缘可遇不可求,宫女们找来找去,发现能走出皇宫、接触到宫外世界的就只有御沟中的流水。于是她们将诗写在树叶上,再扔进河里,期望有缘人能够看见,还别说,这个法子确实有不少成功例子,比如这另一位让宫女们羡慕的天宝宫人。
《题洛苑梧叶上》天宝宫人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捡到这首诗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大诗人顾况。天宝末年时,顾况还未及弱冠,他看到这首诗后唏嘘不已,于是提笔回应:
《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为了能让宫中人收到,他还特意走到御沟的上游,将树叶丢下去。如果按照小说、电视剧的发展套路,接下来顾况一定会与这个天宝宫人产生一段感情戏,然而在真实历史的是顾况之后离开了洛阳,从此了无声息。
但生活高于艺术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戏剧性是小说电视永远达不到的。顾况的这首诗最后仍然落到了同一个宫人手中,她又悲又喜,喜的是居然有人读懂了自己的心,悲的是自己无法逾越禁宫中的高墙,重返那片自由的天空。于是她在悲喜交加之余又写了一首诗:
《又题》天宝宫人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天宝宫人虽然没有与顾况成就一段姻缘,但他们二人却在千里之外成为知音,共同体验到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自由。
到了唐德宗时期,叶上传诗又成就了一对鸳鸯。
《题花叶诗》德宗宫人
“一入深宫里,无由得见春。
题诗花叶上,寄与接流人。”
这个宫女名叫凤儿,是王才人的养女。当她写下这首诗,将树叶扔进御沟中,估计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就像我们现在买彩票、参加抽奖活动一样,不求结果,重在参与。不过,凤儿是宫女中的又一个幸运儿,她的诗被一个新科进士看到了,此人叫贾全虚。他捡到花叶诗后,天天在御沟边徘徊,或许是想藉此打听写诗的作者。由于他常常在御沟边蹓跶,而且伸着脖子向里面张望,没多久就引起了皇宫禁军的注意。一天,当贾进士又来到御沟边探头探脑时,大内禁军一拥而上,将他抓了起来。
禁军首领怀疑是刺客,如此大案不敢隐瞒皇帝,便火速上报。德宗皇帝听说后也很紧张,决定亲自审问。最后一审之下,发现是这么一桩风流公案,便按例将宫女凤儿指婚给贾全虚。和之前那个开元宫人嫁的兵士相比,凤儿嫁的对象水平就好多了,不仅是进士出身,而且二人更有共同语言,不像武将只懂得行兵打仗。不过,虽然姻缘难得,凤儿的诗在宫人中的水平非常一般,并无过人之处,接下来不妨说一个诗好、姻缘也好的例子。
唐宣宗时期,有一个姓韩的宫女又写了一首诗:
《题红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这首诗捡到的人是一个叫卢偓的应考举子,他反复诵读诗句,觉得非常不错,便珍藏在自己的箱子里。多年之后,宫中放出一部分到了年纪该婚配的女子,卢偓也与其中一个结为夫妻,这个人正是韩氏。
然而,起初两人都不知道这段因果。一天,韩氏帮卢偓收拾衣物,突然在箱子底发现这首红叶诗,她不禁喜极而泣、吁嗟良久,卢偓过来追问原因时,她才说出是自己所作。韩氏感慨地说:“当年偶然写下的,却没想到被郎君收藏了这么久。”卢偓闻言也叹道:“真是缘分天注定啊!”可想而知,夫妻二人当夜定会手持红叶情定此生。
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改编成各种版本,并有戏剧《流红记》传世,而这首诗的立意也堪称所有宫人诗中的翘楚。“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流水匆匆,流去的难道只有水吗?流去的更是宫女们的青春年华,可是如花容颜就这样白白老去,而后两句既不像《袍中诗》直接了当地说“愿结后世缘”,也不像天宝宫人的直奔主题“寄与有情人”,而是说“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皇宫外才是人间,那宫内是什么?不明说却言止意不尽,因此这首诗得到了后代诸多文人的称赞,称得上是“红叶金锁诗”系列中的压轴之作。
然而,红叶为媒也好,金锁为媒也好,能够靠此得到姻缘和自由的宫女毕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的宫女只能日复一日地在无望中老去,她们羡慕水波中的那片叶子,可以自由去到外面的天地。唐代诗人王建曾写过一首宫词:
“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一旦入了皇宫,就如同进了一座关闭的牢笼,宫女们纷纷拿出自己省吃俭用攒的银两,送给打扫的陌生人,向他打听外面那个听上去神秘而美好的世界,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又悲哀的一件事。而有的宫女即便有了出去的机会,但考虑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或家人已离世,仍会选择继续留在宫里,度过那没有惊喜、没有火花的漫长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