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大致归功于政府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谈中国民众如何学习实事求是的精神,从而让经济和社会更快地发展。
“求是”的意义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理必须要有一种客观求知的态度,不仅要承认自己的想法可能是错的,也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意见。
中国大学生一般在课堂上提问不够多,这主要是出于对老师权威的尊重。但我认为这样的态度是不完全正确的,学生是应当尊重老师,但是他们之间讨论问题是正常的师生交流,我们不能说学生和老师的意见有分歧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另一种不良态度就是谩骂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其实当别人意见和自己不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经常会被人在网上无理谩骂,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例如我撰写的一篇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文章就在凤凰网上遭到了一些网友的无理谩骂。有些言论如下:“真的在胡说八道。”“这位作者大概坐在办公室内,他如果到农村去看看,就不会有如此结论。”“简直是一派胡言,什么都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套用,中国人的生育观你了解多少?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别有用心1国人警惕呀1”当时是2009年6月9日8点55分,同意我的观点的有494人,反对的有161人,包括上面引用的几位。
实事求是还体现在与别人讨论的态度上。《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1~12期有一篇关于麦金农教授和我讨论人民币汇率的文章,题为“国际著名学者关于人民币升值是非评说”(参见本书第72页)。该杂志的编辑在介绍文章时这样说:邹至庄“以电子邮件方式与麦金农进行了数个回合的意见交换,提出了与麦金农针锋相对的不同看法。下面刊载的是经过邹至庄教授整理和同意发表的意见交换稿。编辑部钦佩这种学者式的交流态度,也许是我们在国内时下的学界难得看到,故特别愿意在此将它推荐给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在国内有些学者之间如果意见不同,是不一定会礼貌并客观地进行交谈的。
以上的行为可能与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传统有关。在封建时代,臣民一切必须听从皇帝,对皇帝制定的规矩还有他的言论不能有任何不同的意见。然而,我们现在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从事实中寻求真理,讨论和礼貌地辩论也因此变得十分重要。正如我提到的,对意见相左的人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不仅仅是出于谦虚的考虑,更多的是培养一种客观看待问题的态度。我们必须学会客观思考,承认我们也可能犯错。如果我们能够容忍自身的错误,我们就能够开始学会容忍别人的错误。我们能否在科学上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行动上作出正确的抉择,取决于是否有这样客观看问题的态度。一旦培养了这样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并作出更好的决策。
为了改变现存的这些坏习惯,我相信下面的原则会很有用。
原则1:可以评论与我们不同的观点,但不要批评或者攻击个人。上文提到的关于人口文章的评论就违反了这个原则。
原则2:我们需要培养一种谦逊的态度,承认我们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原则3:如果发现我们的观点是错误的,那就坦然地接受它。《左传.宣公二年》作者左丘明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原则4:如果你发现其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请继续尊重他们,这样他们在以后你犯错的时候也会同样尊重你。尊重是相互的。
在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学校不一样。在美国的大学,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也有大量的机会锻炼社会能力,参加体育项目以及其他课余活动,例如演奏乐器,但老师没有责任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公民。学生也可以参加由活跃在大学里的各种宗教组织所赞助的宗教活动。中国大学有责任教导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我相信这篇文章中谈到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中国学校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必须学习如何向同学以及老师礼貌地表达观点。有些老师可能一开始也有一些不尊重学生的习惯,但通过教授学生实事求是,他们自身也可以得到学习和提高学术水平。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一个典型例子。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何泽、缪丽、张敏涛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