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我在北京一家酒店有幸见到了来华的小原雅博先生。这位既具外交官气质,又颇具学者风范的长者,我还是第一次与之见面,便立即走上前去与他握手。随后我们开始聊天,聊了大概两个钟头,很是投机。这次的会面,是我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期待的,现在愿望终于实现,实在令人欣慰。
我下决心翻译小原先生的著作,是出于“公”、“私”两方面的理由。以“公”来讲,在中日关系日益密切,交流不断深化的“大局”下,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评价自己祖国外交的得失,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把日本现役外交官眼中的国家利益观以及外交经验介绍到中国,并与中国的朋友们分享,让中国朋友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在我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私”而论,此次翻译是“日译中”,而不是“中译日”,作为一个日本人,把母语翻译成外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但仍感到新鲜有趣,因为我是在做与众不同的事。
译一本书真不容易,这是我的亲身体会。说实话,这是一次挑战,开始翻译前,心里还有些不踏实。在电脑上开始打字,果然碰到了一系列困难。虽然我平时也经常使用中文写文章,但“写”和“译”是两回事,前者还可以主观,后者则必须客观。“我译得对吗?”“读者会看懂吗?”甚至“我真的有资格翻译这本书吗?”“我能对得起作者,为中国读者负责吗?”在翻译的过程中,众多疑惑在我的脑海里徘徊。不过,艰难的过程中也有不小的快乐。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顺利完成翻译,感到很放心,也有小小的成就感。
我很赞同小原先生对国家利益以及外交的看法。一切都以“根本”为主,根本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利益是根本,国家外交也必须围绕它而进行。日本未来走向何方?我确信,广大的中国朋友也关注这个“问题”:日本是否正在谋求政治大国化?军事力量会不会“重新”崛起?“暧昧的日本人”到底是如何看待对外政策的?日本政治家经常提倡的“国际贡献”究竟有何内涵?日本人眼中的国家利益是什么?他们到底想怎么发展?……这些都是敏感的问题,但我认为,两国之间是不需要“忌讳”的,越是敏感的问题,越是需要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我们才能走向“根本”。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之际,我很高兴能够与小原先生共同完成一项事业。小原先生曾经被日本外务省派遣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是我的“大师兄”。他也是在外务省负责日本对华战略、政策的“前锋”,与他一起寻找共同语言,合作展开中日交流,对我来说,意义深远。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向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给予帮助的诸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大哥”周帆先生。本书在中国出版,最初是周先生的主意,是他给我提供的“引进计划”。周先生与小原先生是多年的“老朋友”,正是这两位的支持和指导,我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其次要感谢在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的好友白鹤鸣。他是我志同道合的“兄弟”,是我平时观察中国的过程中交流最多的人,在我翻译的过程中对我的帮助也最大。在翻译的过程中,他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还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朱虹女士。我从周帆大哥那里得到“引进”的想法后,立刻跟朱女士沟通、协商。她很热情地同意我的建议,与我及时、密切地沟通,合作过程非常愉快。如果没有她以及中信出版社的支持,我恐怕不可能最终完成这样的“挑战”。在这里,我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加藤嘉一
2008年10月于北京大学勺园